神性的转述:雷平阳最新随笔集《临沧记》出版

作者:钟禾   2025年08月19日 10:08  “书与艺”公众号    478    收藏

081903

《临沧记》,雷平阳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


《临沧记》是雷平阳以大地书写为趣旨的最新随笔集,是其“澜沧江随笔系列”中的又一力作。同时拥有诗人和田野考察者身份的雷平阳。再次为一个澜沧江中下游的,深陷迷雾、雨林的梦幻之地,铸造语言的秘境宫殿。面对一个在野性、神性杂糅中不断生长的方志之地。雷平阳将田野调查中的游历玄思和超验笔记,与澜沧江流域的自然奇观、民间心灵史、茶人秘史,转述中的民族叙事长诗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边界混沌、持续变奏的转述文本。神赐意味、戏剧性事件、起源性史诗、超验结构、禅性凝视等等,将是理解雷平阳《临沧记》的关键词。


081904

雷平阳田野采访途中


雷平阳,诗人,散文家,1966年于云南昭通,居昆明。出版作品集《云南记》《出云南记》《送流水》《基诺山》《旧山水》《鲜花寺》《修灯》等四十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奖、十月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诗歌奖、钟山文学奖、百花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自序


游历或田野调查之所以吸引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次”和“另一次”往往是单列的,哪怕“两次”都是在同一区域查找同一部失传的神话史诗。不同的山水和人物所提供的超验信息一直是孤立的—— 尤其是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交混的地区——不同的方志和民间野史也总是急于向你指示各具主观倾向的创世脉络,它们的人性化属性不利于调查对象的还原和重生,却在我面前铺开了一片由时间和文明碎屑构成的新的原野。我总是很惊奇:一部史诗从来就有着数不清的个性化版本,复述史诗的人也从来就是“新史诗”的创作者,没有一部史诗是现成的,它们一直处在无边无际的形成状态之中。

从2023年2月开始的这次断断续续的澜沧江之行,我在调查某部流传于佤族地区的傣族叙事长诗的现况时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往贤当年搜集整理这部长诗的两个地方,我所走访的老人口述史和查阅的地方史料中,它没有一点儿痕迹,无影无踪,好像它就不曾出现过, 那过去的文本仿佛是出自杜撰。我问一个山地上的佤族老歌手:“真的没有这部长诗?”他回答我:“也许有过,但它和会唱它的歌手一块儿死掉了!”关于它的绝迹人们(包括我)做出了种种有意思的猜测。但当我站在“失落”的角度完成了对这部长诗的调查性文本的书写之后,在另一次以杀虎和祭虎为调查方向的行程中,却意外地在与它无关的地方发现了这部长诗的活态——它并没有“失落”,而是在“别处”以精心改造过的“民间故事”的形式在流传。为此,我启动了另一次单独的调查并另写了一个单独的文本。此类“戏剧化事件”我不觉得它是在坏事,而是边地文化生态的常态,而且,在我的观念中, 两次调查与两个文本是并列关系,后一次调查与后一个文本不是对“上一次”进行纠错和证伪,它们是这部傣族叙事长诗有着多种可能性命运中的两种命运,也是我探索文本写作复杂性过程中,有助于我对“重复”和“反重复”这一古老技能进行反复训练的两次有神赐意味的机缘。这种机缘我不会错过,对未来的第三次调查和第三文本——澜沧江的第三条江岸——我有着隐秘的激情。如果这部傣族叙事长诗也能像神话史诗那样没有时间和地理边界,还将继续生长,我乐于成为它新生的一部分。

这本我最新创作的随笔集在不少篇什中履行了上述认识和观念,今后的写作中也许还会再这么做。以《临沧记》为书名,有临沧海和临沧江的立意,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此书所写的内容取之于临沧这片神性化的梦幻地土。在游历披古阅今的众茶山和起源性的司岗里、牡缅密缅、勐相耿坎这样一些以天堂命名的人间秘土期间,我还创作了诗集《豹寓言》——以此为“礼失而求诸野”这句出自《汉书·艺文志》的古老谚语招魂,并再次探索语言的源头性在我诗歌创作中的可能性。这次游历中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在由毕登程和隋嘎搜集整理的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中发现了一首《古茶歌》,此歌传说是《加林赛》一歌的原初歌调,书中没有引用,特附于此:


我们出岗里就和茶在,

哎,我们出岗里就,就和茶在。

我们永远祭茶魂,

哎,我们永远祭,祭茶魂。

腊人他们最先种茶,

哎,腊人他们先,先种茶。

我们祭拜茶的功劳,

哎,我们祭拜茶,茶的功劳。

大布拆他们要念咒,

哎,大布拆他们要,要念咒。

莫伟、日耶保佑我们,

哎,莫伟、日耶保,保佑我们。

茶莫伟保佑我们所有东西,

哎,茶莫伟保佑我们所,所有的东西。

人丰收莫伟更有力量,

哎,人丰收莫伟更,更有力量。

茶清凉治百病,

哎,茶清凉治,治百病。

莫伟、日邪他们欢喜,

哎,莫伟、日耶他,他们欢喜。

我们不能忘记祭拜茶,

哎,我们不能忘,忘记祭拜茶。

如果忘记定会不顺,

哎,如果忘记定,定会不顺。

吹莫伟芦笙拜茶魂,

哎,吹莫伟芦笙拜,拜茶魂。

太阳、月亮叫莫伟下来,

哎,太阳、月亮叫,叫莫伟下来。

祭茶神我们诚心诚意,

哎,祭茶神我们诚,诚心诚意。

子孙强,后代旺,

哎,子孙强后,后代旺。

拜茶神我们拜三拜,

哎,拜茶神我们拜,拜三拜。

希望永远得幸福,

哎,希望永远得,得幸福。


吧!吧!吧!


作品选读:牡缅密缅(二题)



南信山上


诗人何松领着我在南信村后面的荒山里查找一位大和尚的坟墓。这片荒山曾经是拉祜族人精神世界中的理想国——牡缅密缅(拉祜语,译为汉语意思是“大火烧出的坝子”)的一部分。传说中,清朝时大和尚一直致力于将朝着南方逃亡的拉祜族人带回理想国,但多次起义和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被清军斩首于缅宁(今临沧市临翔区)街头,此山之上的一群和尚将其遗体抬回,安葬在了寺庙旁边。古松连绵,荆棘和杂草封锁了旧时间里从缅宁通往澜沧江渡口的青石古道,理想国回返到了创立前的漫漫长夜之中。我俩像天外来客似的开始重新查找路踪或在冈丘之间乱走——开创新路,但多次走过的路无非是踩弯了草茎,回头一看,草茎又恢复如初,并无道路闪现。  

山坳上确有一片寺庙的遗址。扒开蕨草,几个鼓一样大的础石上摆着不知什么人供奉的、只有婴儿的拳头那么大的几尊菩萨像,蜡条没有燃尽,供果已经腐烂。但偶遇的一个附近村民告诉我们,这座庙是阿布(阿布,彝语,意为“老爹”)和尚在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所建——他从东南方的孟连土司府的地盘上骑着白马而来,渡过澜沧江,行至此处,白马不走了,他就知道已经抵达自己的居所,对着青山念起经来,山上的巨石自动变成大大小小的神像,自动垒成庙墙,松树就自己折断飞来作为庙柱和庙梁,庙后的山崖突然下沉变成龙潭。而且阿布和尚随身带来了茶种,在寺庙旁边育苗,让附近的山民把茶树种满了山山岭岭。这位村民还将我们领到了南信村一个叫“陡山箐”的地方,那儿的斜坡上生长着两棵5米左右高的古茶树,中间有棵小茶树,他告诉我们这是著名的“夫妻茶树”。三棵茶树叶小、泛紫,咀嚼后有桂花香,不是勐库种和邦东种。四周有松树、芭蕉、竹林、核桃,建立过村庄但搬走了,留下坟地和开垦过的土地。三棵茶树的背后有一座2024年旧历二月二十八日立的坟墓,墓主是李伍逵,生于1957年8月15日,享年67岁。墓联是“名山千古秀,福地万世昌”,墓边丢着啤酒瓶、红牛饮料罐和云烟空壳。三棵茶树是不是阿布和尚时期所植已无从稽考,但根据资料,阿布和尚的庙宇毁于1922年缅宁团练蔡春暄叛乱时的战火。没有人知道战乱中耄耋之年的阿布和尚去了哪儿,反正就此下落不明。庙没了,庙后的龙潭也就干涸了。  

根据史料和村民所述,领着拉祜族人试图从南方重返牡缅密缅的那位大和尚明显与阿布和尚无关,而且寺庙荒墟的四周也没有找到坟墓或止塔,因为这位名叫铜金的大和尚被斩首于1812年,是清嘉庆时期。庙墟门口有一块巨石,坐在上面无比的清凉、快意,视野开阔,整座临沧城尽收眼底,我相信那位已经被神化了的老爹和尚一定无数次坐在上面,静修或鸟瞰。隔此不远处,有个山冈名叫“石老虎山”,一座石崖酷似上山虎,另一个石崖则似下山虎,村民说,那是一公一母的两头神虎在深夜偷降人世,在此“虎恋”并忘记了时间,南信村司晨的公鸡一叫,天亮了,它们也就石化,变成了人们的守护神。  

没有找到大和尚墓,我们继续在中午的荒山上漫游。几乎所有的山冈均遍布着古松,而无松之处是密集的蕨类和悬崖一样凸起的野蔷薇,以及一块块突兀的巨石。在一棵古树上挂着一块指路牌,说是以这棵松树为原点,往澜沧江的方向走200米,会有一块“天大的石碗”搁置在一座悬崖上。何松和我按其指示,在无路的路上走了1120步,也就是800米左右,来到了悬崖上。而悬崖上并无“天大的石碗”,只有长了青苔的巨石和巨石下的深渊。我疑心那指路牌上所说的石碗,是指巨石顶上的天空本身。


081905


灵魂要过河


除了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对拉祜族开辟牡缅密缅(临沧),使之成为一片乐土,然后又被明代勐缅长官司也就是傣族土司俸宪来举兵赶出牡缅密缅这一时间暗室中发生的秘史进行描述之外,拉祜族的迁徙史诗《根古》,亦对此进行了以血抄经式的庄严书写。驱逐与反驱逐导致“牡缅密缅血成河”,哥哥部落的头人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射光了囊中弩箭之后,绝望而又悲愤地交代妹妹部落的头人:创世的天神厄莎在制造宝弩之时,还给子孙们造了三支神箭,分别是金弩箭、银弩箭和铜弩箭。现在我把三支箭射往南方,箭落之处就是你们未来的居所。 


传说中的三支箭  

一支勐朗(澜沧)地方落 

一支玛牡密(缅甸)处落  

一支泰牡密(泰国)处落  

拉祜一路寻神箭  

寻着神箭觅新居  

只因神箭落三地  

拉祜住地分三处


《牡帕密帕》讲述创世这样的神圣话题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版本,《根古》自然也就有着比《牡帕密帕》还要多得多的版本——每一个拉祜族迁徙史诗的讲述者都有可能自成一个版本,尤其是那些今天没有居住在澜沧、缅甸和泰国这三个地方的讲述者,他们史诗中厄莎神箭中的一支完全有理由落在他们今天生活的地方,而不是飞往别处。神箭落在他们的置身之地,说明他们的故乡乃是厄莎所赐,是应许之地——而且这是确凿的、合法的、毫无疑义的,另外的讲述者、整理者、出版商和研究者无权臧否,更无权指证他们有着什么过犯。当然,在紧紧依傍着牡缅密缅的双江县和临翔区南美乡地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聆听过关于《根古》的这样的版本:逃离牡缅密缅的前夜,哥哥部落的头人所射的三支厄莎神箭,有一支没有射出,落在了他的血液泡红的原地,不少的拉祜人没有跟着妹妹部落的头人远遁南方寻找神箭,而是留在了牡缅密缅的边沿地方并得以幸存。

2024年5月13日,也就是拉祜族“搭桥节”的前3天,我来到了临翔区拉祜族聚居的南美乡——传说中拉祜族向南迁徙的重要基地之一。诗人何松曾经跟我说过,这儿的时间是凝固的,即便是南勐河瀑布般的源头和阳光灼热地燃烧的高山草原,寂静也是有重量的,空气也是有皱纹的。世居的拉祜人观看外人的方式不是“目光一扫”,而是把脸凑近了,仔细地端详,他们向你笑,笑容出现的时间也总是比他们愉悦的心慢上很多秒——不是木讷,因为他们还寄身在另外的时间之中。这样的情形自然是我所倾心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到达他们的时间之中,让自己也能在万物的面前保持端详的姿态,学会缓慢地发出笑容,缓慢地说话。但由于南美乡与云南普洱茶重镇双江县勐库镇毗邻,南美乡的坡脚村就与世人皆知的勐库镇冰岛村山水相连,“冰岛茶”导致冰岛村成了茶人的圣地,坡脚村乃至南美乡所产的茶叶也就跟着成为“茶中贵胄”,土壤、气候、茶种、民族文化和制茶工艺,两者之间并无大差别,都是纯粹的“冰岛血统”,不少的寻茶者蜂踊而至,寂静的南美乡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一改“桃花源”或说“乌有乡”的面貌,人们的表情从早期的惊异、惊诧和惊奇,马上就过渡到了坦诚、坦荡、坦然,闪现在我们的时间之中。走在车水马龙的南美乡街头,我没有找到一个何松所说的表情,走进一家茶店,遇上的两个拉祜族青年茶人李学丰和罗志春,前者毕业于临沧卫校,后者毕业于玉溪农校,说话的声音热情、明亮,笑声先于言辞,犹如鸣啰。问起茶叶,他们说坡脚村6300亩茶地,春茶可收126吨,古树茶卖2000元左右一公斤,古树单株茶可以卖到8000元一公斤,说话的腔调骄傲,脸上的容颜充满喜悦,目光如炽。

我向他们打听《根古》的信息,他们不知道。但向我描述了一年一度过搭桥节的情形:人们从山中伐来新木,在魔巴(祭司)的主持下,也在几万前来过节的拉祜人的注视下,将新木搭设在南勐河上,使之成为桥梁和道路。他们认为这古老的仪典有两个寓意,一是让分居两岸的哥哥部落和妹妹部落的人可以来往,二是拉祜族的灵魂要过河必须有一座木桥。我觉得仪典的寓意远不止于此,它是《根古》的活证,那500多年前南勐河上的第一座木桥,也许搭建于祖先们溃败与逃亡之时,而且那些逃亡的祖先,当他们死了,他们的灵魂都要原路返回牡缅密缅——这座桥必须每年修建,无论在什么时间都得是永固的。坡脚村支书刘开明在2017年制作了一款名为“拉祜五百”的茶饼,纪念拉祜人迁徙至南美乡500年(公元1517—2017)。时间的推算与《临沧县志》所载的傣族土司与拉祜族人发生“弓弩战争”的时间(公元1443)相差74年。我以为在难以求真的时间迷宫中,南美乡乃是牡缅密缅的一部分,毕竟南美乡距临沧城只有40多公里,步行也只需要几个小时,而他认为南美乡的拉祜族人乃是从牡缅密缅迁徙而来。也许他是对的——《根古》中厄莎的一支神箭,由哥哥部落的头人射出后,没有飞远,落在了南美乡。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2.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3. “硝烟中的缪斯”——战争与诗歌的互文 2025年度扬子江笔会对话实录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6.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7.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10.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直播预告 | 中国诗歌地图 · 嘉兴儿童诗专场
  3. 青春诗笔写新篇——由《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想到
  4. 新时代少数民族诗人展之七:杨静的诗
  5.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新时代少数民族诗人展之六:龙树荣的诗
  7. 中国诗歌学会赴山丹采风调研
  8. 回归真诚的自然诗歌书写
  9. 爱情诗歌的常态与异化写作——从诗集《骑着月亮飞行》谈起
  10. 诗歌大擂台第32期“十佳诗歌”评选(C组)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