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在具有170多年历史的清代北方最高学府莲池书院,来自石家庄、保定、雄安新区、定州多地的50多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团聚在直隶图书馆,以诗歌创作和诵读,追慕先贤、祈愿未来,以诗歌的方式迎接新年。据悉,曾入选2023年河北青年诗人笔会的优秀诗人阿勇在山西代县工作,为了参加诗会,12月31日晚上10点从代县乘坐火车出发,中间经历倒站换车颠簸7个小时才在1日早晨赶到保定。
此次活动由《诗刊》社指导,诗歌融创中心、 诗选刊保定读创空间、河北大学莲池书院共同主办,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团支持。诗歌融创中心主任陈业鹏、《诗选刊》主编桫椤、保定市作协主席王淑彦、诗人石英杰等以及来自雄安新区、定州市以及保定市区、徐水区、高碑店市、高阳县、蠡县、唐县、易县、涿州市、满城区等诗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诗人白小茶主持。诗会结束后, 诗人们参观了莲池书院旧址。
“为什么远处的残阳如血/因为我要绘就这壮美的山河”保定市十七中学生刘冉舒凡朗读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我爱这山河》。谢虹、马兰、阿勇、王永等人的原创诗歌《莲池书院遇叶落》《春雨》《白鹭》《老照片》《老宅》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当下和未来以及生命抒发了作者的理解,大家一边读诗,一边交流写作经验,分享创作体会。在读诗的间隙,大家还用击鼓传花的形式,随机选定诗人来畅谈自己的新年愿望。
《诗选刊》主编桫椤表示,当诗歌在大众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读者减少的情况下,对个人对作用反而越老越重要。AI给诗歌带来了冲击,但当我们的写作不是刻意为了“另一个人”来阅读,而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命感受的时候,AI再也不能影响诗歌,因为我们没有必要让它写一首诗来欺骗我们自己。正是物和技术让诗歌更纯粹。在莲池书院举办新年诗会,正是要表达这样一种情感。燕赵七子之一的诗人石英杰对现场原创诗歌作品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诗人的写作要扎根进土地当中知史知我,见微知著,打破事物表面的拘缚,打通自我和时代的秘道,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个体生命的发现和对世界的理解。
据了解,古莲花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书院因莲池园林秀美,聚引学子,弘扬教化而声播四方。此次活动的举办地直隶图书馆原为河北省图书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08年,直隶省提学使卢靖筹款,在古莲花池东部建立了“直隶图书馆”,供平民借阅,成为长江以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已超过百年。莲池书院自清朝雍正年间建立后,170年长盛不衰,是清代北方最高学府,名儒章学诚、黄彭年、王振纲、张裕钊、吴汝纶等在书院讲学,培养了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冯国璋、傅增湘等一大批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曾在此学习。
河北大学莲池书院常务副院长张进红表示,保定市充分发挥莲池书院的历史文化优势,借助河北大学丰富的人才和学术资源,校地携手将莲池书院打造成为保定历史文化的金名片、城市发展的新地标,让莲池书院的历史文脉赓续传承。两年来,河北大学莲池书院参与组织了莲池文学周、地坛书市、“东亚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
诗歌融创中心主任陈业鹏表示,前不久,融创中心在雄安新区策划举办了首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邀请了雷平阳、胡弦、张执浩等7位鲁奖获得者,推动了诗歌界和具有文化情怀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此次活动是融创中心与河北大学莲池书院的合作的开始,他们将共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诗歌活动,将诗歌和诗人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塑造文化品牌,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摄影:姚舒娅)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