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黎启天
加入时间:2020-01-05
诗人简介

黎启天, 硕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歌委员会主任),信宜文学院名誉副院长,伏曦书院名誉副院长。入读第31届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第31届“青春诗会”成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多种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有作品集 《你刮了胡子就跟我一样年轻》 《多么伤心的夜》( 二人合集),《伶仃洋叹歌》 《零丁洋再叹》《大河弯过》、万行长诗《在零丁洋东岸》等多部 。

粉丝
关注

阿香的屁股 ,阿丽的屁股




阿香的屁股,是村里最大的屁股
“生孩子像拉泡屎,就是这么的轻松”
村里的老干棍都是这样说的
说着说着,就美得不行

阿丽的屁股,是村里最圆的屁股
“割禾时浮出稻浪,移动的岛屿”
村里的老干棍都是这样说的
说着说着,就美得不行

在流水线上的阿香
一天站十二个小时
站久了,站累了
常常,右脚独立,支撑
生活的负重,变形的现实

在缝纫机工位上的阿丽
一天要坐十三个小时,坐着不敢动
一动,线就跑歪,生活
也就找不到方向,时间就被挤压 

阿香屁股,是村里
最不对称的屁股
“右半瓣,明显大于,左半瓣”
村里的老干棍,都这么说
说着说着,就哭了

阿丽的屁股,是村里
最平的屁股,
“右边扁平,等于,左边扁平,
等于,苹果削去一半”
村里的老干棍,都这么说
说着说着,就老去了
沉默的夜色就来了


       偷死

那时,吃都吃不饱
没什么可偷的

偷豆角,挑虫蛀的偷
偷番薯,选细小的偷
偷南瓜,捏着软的偷
埋在土里的,挂在树上的
每户,一季都只偷一次

村西王寡妇家的,烂了也不偷
村东五保户家的,软了也不偷
大郎承认,当年都是他偷的 
父亲病卧床上
母亲瘸腿地上
五个弟妹,饿得慌
他便只好去偷了

十三岁去闯深圳,反被人偷几次
身无分文,走投无路
靠乞讨渡难,也没再去偷过

现最想做的事,是回去看看
那些,被他偷过的人家
捂着对方已稀稠的手掌
在那些竭色而干枯的胸前
掩头啜泣,忏悔,感恩
并请求原谅

“是你偷的,大伙都明白!”
 一息尚存的十七伯婆,絮叨着
“他们都偷偷走了
没有孝子贤孙的哭声
没有唢呐响器,因怕尸体火化
有的死了许多年,都不让外人知道
他们,有的偷偷死在异乡
他们,有的偷偷葬在青山”


       收缩的林家村

十二户人家,子女都出去打工
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九户人家,多年不扫墓,祖坟
已被野草淹没
八户人家,全家在外打工
老宅已连片倒塌,许多年都没回来
六户人家,女孩全部嫁到了外省
四户人家,从内山坳搬到了外山坳
三户人家,从外山坳搬到了更外边的屋场
两户人家,在镇上买了房子,过节返来
给祖堂上完香又离去
从深山坳,搬出来一户陈姓人家
在内山坳,购得一间废旧的老宅子

一户人家,彻底离开,他们的子女做了县干部
一户人家,不知去向,从没与村人有过联系
一户人家,儿子客死异乡,连尸体都找不到
一户人家,大娃右手指全没了,那是
在家具厂被机床削的
一户人家,老头拐着腿回来了
他曾在佛山做保安
只因多看了别人一眼,就被踢碎了脚踝骨
一户人家,因娶不到媳妇,从此绝后

      

    地理课

小蕊最喜欢的,是
地理课
全班三十六个孩子
最感兴趣的,也是
地理课

他们,只是喜欢
歪着脑袋,发问
像岩浆,从地球里
举起手来

他们,只是关心
这个省份,那个城市
在哪?在哪?

三十六个人啊,问遍了
大半个中国
渴望着,期待着
眼波,小溪一样流淌

三十六个脑壳啊,波浪般围着
地图或地球仪
觅寻,这些,那些
没有显示的地名
街道,厂名,门牌号
但想象,一次次
小石子般沉落水底

三十六颗心啊,像小村庄
被小溪拉扯着向外流
爸爸妈妈
在外打工
已几年没回来了
他们,被小溪拉扯着向外流

       
         半截烟

暮色低垂,村边小卖部
拐角处,倏然遇见
柴老头正蹲在角檐下,捡烟头
他捡起一颗,一颗
又抬头四下顾望
极像晒谷场上的麻雀
身边的夜雾,被星光压下去了一点

为替大学毕业的儿子
在省城交足婚房的首付
他省,两元一包的烟
都舍不得抽,他把心中的欲望
都省了

我不禁,从烟盒抽出一根
掐断半截,悄悄扔向墙沿
又轻轻退到篱笆墙后

暮色低沉,有火苗
猛然蹿亮了一下

之后,是一个红色光点
在夜色中移去

之后,村里的许多人
都只抽半截烟



     重量 

大伯的三条短信
在手机里躺了许多年
也没舍得删

2011年,出嫁外省的大女儿
发给他短信“生日快乐!”
2012年,用尽毕生积蓄
借了20万元债
为儿子在县城,交完的婚房首付
儿子发来短信“操心了!”
2015年,在东莞打工的儿媳
在短信说“春节快乐!”

耙完地后,他翻着看看
感觉力气就回来了
打谷累了,拿出来看看
比闷一口酒还得劲
一个人咬着烟斗时,看看
心便亮堂了

他总会瞅准时机
在别的老人面前,适时地递出
那斑驳的手机屏幕
“这些伢呀,终于有时还知道
惦记着我.....”
大伯说这话时
那表情,有些木然又满足

而短信之外,那大片
被遗忘的时光与空白
都被他略过了,仿佛后半生
独守乡耕的辛劳
用这三条短信的重量
已对等得上


     憋气

在煤矿打窿道,工薪高
周佑荫干了几年
就回村建新房
穿皮鞋,抽好烟
让村人羡慕

做什么工作 
他只肯,悄悄告诉
最亲的人
自家人都跟他出去了
村人看着越发憋气 

原想独霸,一条生计路
他们却将灾祸,独揽上了头
一个个患上矽肺病
积攒下来的钱,全化为医疗费
还是活活憋气而死
知道命厄难逃,有人
干脆放弃治疗
在家等死,将钱留给子女

周佑荫最先死了,三个亲兄弟
两个叔叔,五个堂兄弟
按着跟他出去的时间顺序
排着队撒手而去

当年说尽好话,也没能
被带出去的村人
抬头望见,布满山头的坟堆
还会恨恨地瞪上一眼
又嗤出一口气
像两道白幡从村庄掠过


阿香的屁股 ,阿丽的屁股




阿香的屁股,是村里最大的屁股
“生孩子像拉泡屎,就是这么的轻松”
村里的老干棍都是这样说的
说着说着,就美得不行

阿丽的屁股,是村里最圆的屁股
“割禾时浮出稻浪,移动的岛屿”
村里的老干棍都是这样说的
说着说着,就美得不行

在流水线上的阿香
一天站十二个小时
站久了,站累了
常常,右脚独立,支撑
生活的负重,变形的现实

在缝纫机工位上的阿丽
一天要坐十三个小时,坐着不敢动
一动,线就跑歪,生活
也就找不到方向,时间就被挤压 

阿香屁股,是村里
最不对称的屁股
“右半瓣,明显大于,左半瓣”
村里的老干棍,都这么说
说着说着,就哭了

阿丽的屁股,是村里
最平的屁股,
“右边扁平,等于,左边扁平,
等于,苹果削去一半”
村里的老干棍,都这么说
说着说着,就老去了
沉默的夜色就来了


       偷死

那时,吃都吃不饱
没什么可偷的

偷豆角,挑虫蛀的偷
偷番薯,选细小的偷
偷南瓜,捏着软的偷
埋在土里的,挂在树上的
每户,一季都只偷一次

村西王寡妇家的,烂了也不偷
村东五保户家的,软了也不偷
大郎承认,当年都是他偷的 
父亲病卧床上
母亲瘸腿地上
五个弟妹,饿得慌
他便只好去偷了

十三岁去闯深圳,反被人偷几次
身无分文,走投无路
靠乞讨渡难,也没再去偷过

现最想做的事,是回去看看
那些,被他偷过的人家
捂着对方已稀稠的手掌
在那些竭色而干枯的胸前
掩头啜泣,忏悔,感恩
并请求原谅

“是你偷的,大伙都明白!”
 一息尚存的十七伯婆,絮叨着
“他们都偷偷走了
没有孝子贤孙的哭声
没有唢呐响器,因怕尸体火化
有的死了许多年,都不让外人知道
他们,有的偷偷死在异乡
他们,有的偷偷葬在青山”


       收缩的林家村

十二户人家,子女都出去打工
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九户人家,多年不扫墓,祖坟
已被野草淹没
八户人家,全家在外打工
老宅已连片倒塌,许多年都没回来
六户人家,女孩全部嫁到了外省
四户人家,从内山坳搬到了外山坳
三户人家,从外山坳搬到了更外边的屋场
两户人家,在镇上买了房子,过节返来
给祖堂上完香又离去
从深山坳,搬出来一户陈姓人家
在内山坳,购得一间废旧的老宅子

一户人家,彻底离开,他们的子女做了县干部
一户人家,不知去向,从没与村人有过联系
一户人家,儿子客死异乡,连尸体都找不到
一户人家,大娃右手指全没了,那是
在家具厂被机床削的
一户人家,老头拐着腿回来了
他曾在佛山做保安
只因多看了别人一眼,就被踢碎了脚踝骨
一户人家,因娶不到媳妇,从此绝后

      

    地理课

小蕊最喜欢的,是
地理课
全班三十六个孩子
最感兴趣的,也是
地理课

他们,只是喜欢
歪着脑袋,发问
像岩浆,从地球里
举起手来

他们,只是关心
这个省份,那个城市
在哪?在哪?

三十六个人啊,问遍了
大半个中国
渴望着,期待着
眼波,小溪一样流淌

三十六个脑壳啊,波浪般围着
地图或地球仪
觅寻,这些,那些
没有显示的地名
街道,厂名,门牌号
但想象,一次次
小石子般沉落水底

三十六颗心啊,像小村庄
被小溪拉扯着向外流
爸爸妈妈
在外打工
已几年没回来了
他们,被小溪拉扯着向外流

       
         半截烟

暮色低垂,村边小卖部
拐角处,倏然遇见
柴老头正蹲在角檐下,捡烟头
他捡起一颗,一颗
又抬头四下顾望
极像晒谷场上的麻雀
身边的夜雾,被星光压下去了一点

为替大学毕业的儿子
在省城交足婚房的首付
他省,两元一包的烟
都舍不得抽,他把心中的欲望
都省了

我不禁,从烟盒抽出一根
掐断半截,悄悄扔向墙沿
又轻轻退到篱笆墙后

暮色低沉,有火苗
猛然蹿亮了一下

之后,是一个红色光点
在夜色中移去

之后,村里的许多人
都只抽半截烟



     重量 

大伯的三条短信
在手机里躺了许多年
也没舍得删

2011年,出嫁外省的大女儿
发给他短信“生日快乐!”
2012年,用尽毕生积蓄
借了20万元债
为儿子在县城,交完的婚房首付
儿子发来短信“操心了!”
2015年,在东莞打工的儿媳
在短信说“春节快乐!”

耙完地后,他翻着看看
感觉力气就回来了
打谷累了,拿出来看看
比闷一口酒还得劲
一个人咬着烟斗时,看看
心便亮堂了

他总会瞅准时机
在别的老人面前,适时地递出
那斑驳的手机屏幕
“这些伢呀,终于有时还知道
惦记着我.....”
大伯说这话时
那表情,有些木然又满足

而短信之外,那大片
被遗忘的时光与空白
都被他略过了,仿佛后半生
独守乡耕的辛劳
用这三条短信的重量
已对等得上


     憋气

在煤矿打窿道,工薪高
周佑荫干了几年
就回村建新房
穿皮鞋,抽好烟
让村人羡慕

做什么工作 
他只肯,悄悄告诉
最亲的人
自家人都跟他出去了
村人看着越发憋气 

原想独霸,一条生计路
他们却将灾祸,独揽上了头
一个个患上矽肺病
积攒下来的钱,全化为医疗费
还是活活憋气而死
知道命厄难逃,有人
干脆放弃治疗
在家等死,将钱留给子女

周佑荫最先死了,三个亲兄弟
两个叔叔,五个堂兄弟
按着跟他出去的时间顺序
排着队撒手而去

当年说尽好话,也没能
被带出去的村人
抬头望见,布满山头的坟堆
还会恨恨地瞪上一眼
又嗤出一口气
像两道白幡从村庄掠过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