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黎丹
加入时间:2020-02-01
诗人简介

黎丹,男,70后。教育工作者。广东省茂名市作家协会监事,高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州文学艺术界》执行副总编、终审委员会主任;《高凉文学》副主编。出版有个人诗集《燃烧的河》,诗作入选国内出版发行的多种诗集,先后在《中国文学》《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参花》《民主与法制》《广东平安》《源流》、《现代人报》《茂名日报》《茂名文苑》等报刊及《中国作家网》《中诗网》等平台发表作品五百余篇(首)。

粉丝
关注

鉴江,鉴江(外二首)​

青铜鼎在云开深处锈蚀成沙
最终化成涌泉喷薄而出,跌宕前行
竹简上的百越族谱
早已被浪花誊写千遍万遍 
冯冼联姻的花轿转过溪涧
化作一尾红鱼
吞吐千年盐粒与俚语乡音  

当轻质纤维掠过大井江两岸  
有人弯腰,捡拾稻穗里遗落的唐砖宋瓦  
曹江河驮着梁氏族人的金银细软,从梅菉出海
而渡船,仍在高凉县志的折痕深处
载满荔枝与香蕉,缸罐与玉雕
荡漾摇晃 

石狗蹲守渡口,潮汐浸润缆绳  
宝光塔上的笔锋,伏贴江面
书写春秋。炊烟
这埠头上传递乡愁的最后一支桅杆呀  
将黄昏虔诚照入流水的经卷  

滩头的河神,在工业电网上晾晒渔网  
现代文明的磷火,折射祠堂香炉  
有人把族谱折成纸船,放生记忆与梦想  
于钢筋水泥与红砂岩的裂缝之间  

而母亲,仍在暮色中浣纱捶裳  
槌声惊起白鹭,飞向更苍茫的断面  
那里有未被驯服的野径通向大海  
而每一粒沙都见证荣耀
都在替消逝的方言重新命名  



城乡见闻

当木棉花砸中冼太庙的青苍绿蓝
年例的鼓点正在城市血管里振荡  
南湖塘的游神、飘色、花龙、英歌舞
被钩机斗上的三个异乡人一路追随
从挂榜路,到府前路,到茂名大道
此刻,点位摆蘸与彩旗、与高跟鞋
就在民俗的烟火气里构成和谐美妙  

荔林涌动的绿潮中  
傩面与医学口罩彼此凝视
新村里唢呐声声
掩盖光伏板阵列下的盾构机倒影  
而祠堂梁柱裂开新漆,渗出陈年松脂  

那个穿校服的女孩
在功德碑拓印二维码,村中网红  
将直播的美颜滤镜穿透田垄
耕读传家的训诫,卡入收割机履带  
化作一棵稗草,在混凝土缝隙喘息  

春风掀开潘仙丹炉的残灰  
镇邪的符咒与电子保单和谐共处
有人把祖传的犁铧熔成耳塞  
倾听泥土深处发酵的二十四节气  

而木偶戏,仍在巷口、在村头
上演。提线悬吊的生旦净丑集体失声  
只剩月光爬上百年茄树的喉结  
替所有欲言又止的根须,沙沙诵经  



从春天里出发

燃烧冰封在血管里的河流  
让高空的吊塔见证城乡巨变。在云径
旧祠堂墙根的青苔日夜翻译  
征收公告上层层递进的命运变格  

穿汉服的姑娘。回眸一笑
将晒场遗落的谚语塞满行囊
不断修正方言的经纬度
她穿过迎宾大道,走进高铁站台
她从春天里出发 
把族谱卷轴在平板上徐徐展开

新栽的中华红与祖坟争夺风月 
而布谷鸟衔着三粒种子   
掠过中铁十一局飘扬的旗帜 
在沥青与红土的断层悄然发芽  

带上母亲腌制的星辰继续赶路  
每一个玻璃罐,都封印着潮汐的咸涩  
那些沉浮在隋唐郡志里的稻种
种植在重型机械边缘的诗歌
满目乡愁。飘荡远古驿道的声声荔歌 

是的,从春天里出发
不必追问野草漫过界碑的方向  
所有落地的雪白花苞都是舍利  
当推土机的轰鸣惊起还乡白鹭  
春天正从阵痛里,分娩出  
又一条激情燃烧的河流  

山岗上的父亲(外一首)

这里是大仁塘村,我的家乡
六年前,父亲您就住到了山岗上
用另一种方式
守望着这片荔枝林

那一年,那一夜
天空倾泻所有泪水
祖屋里烛火明灭
您流离的目光
照射进我们兄弟的瞳孔
您一动不动
就这样躺在我们的疼痛里
天空和大地,早已风干了我们的眼泪  

您曾经不停说教的嘴巴
此刻气若游丝
您曾经高大挺拔的身躯,连同骨头
在最后的时刻,不停颤栗
最后,您用那回光返照的眼神
叮嘱我们:即将开启的另一段旅程
就将我移居到山岗上吧
继续守望这片荔枝林

于是,父亲留下一生美名
一路芬芳,耕读传承的家风
移居到了山岗
您的身躯和骨头
融入家乡清明的山岗
继续种植善良、纯朴
继续传递祖辈馈赠的精神大光


青烟记事

三炷香弯成问号
灰烬在瓷碗里随风荡起
纸钱翻飞,如同您散失的手稿
每个字都烫着火星

火舌舔舐往事时
半山荔花突然暗香传递
您曾经卷烟用的勒古筒
正活在杂物房里某个角落

青烟袅袅
结成祥云升至虚空
您年年种植的水稻,就在山脚下
在记忆的灰烬中返青,而我们兄妹
就用这同一副肺叶
继续呼吸,继续前行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