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李海湖
加入时间:2018-06-12
诗人简介

中国道教首部百万字全景式历史传记《创道记》作者;第二届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大赛“全国汉语十强诗人”。

粉丝
关注

雪境中的诗意栖居——论诗人辛心《落雪为诗》的三重维度

在《落雪为诗》的文字里,诗人以落雪为经,以蜀地为纬,编织出一幅禅意与世俗交织的冬日图景。这场雪自山腰飘落,穿越寺院的梅花与菩萨的耳语,浸润三江河的古老铜镜,最终在茶炉的氤氲里完成诗意的涅槃。诗人如同手握银针的绣娘,在素绢上以雪为线,将东方美学的空灵意境、存在主义的哲学叩问与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绣成一件寒而不冽的雪氅。

一、空山雪镜:东方美学的意境重构

诗中那场雪的降落轨迹暗合着传统山水画的透视法则,从"山腰"到"小树林"的位移,是北宋画家郭熙"三远法"的诗意呈现。山腰处的落雪构成"高远"的崇高感,被树林遮掩的雪水化作"深远"的隐喻,而南山寺的梅花与菩萨构成"平远"的哲学观照。当雪"成为水"的瞬间,物质的相变被赋予"空即是色"的禅机,与法常和尚《六柿图》中墨色浓淡的渐变形成跨时空的呼应。

梅花与菩萨的并置构成诗中最具张力的意象。梅花本应凌寒而开,但却"不肯开出寒意",这种对物性期待的违逆,恰似八大山人笔下翻白眼的禽鸟,在悖谬中见面真意。菩萨眉间的慈悲与梅蕊的冷香相互渗透,将"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古典意境,转化为"不寒而香"的现代禅意。当梅花成为"潜入岁末的证词",时间便获得了具象的形态,如同敦煌壁画中飞天手持的莲茎,在静止中暗藏流动的韵律。

三江河背负的那面镜子,既是"以史为鉴"的古老智慧,也是拉康镜像理论的东方演绎。河水在镜中照见的不仅是蜀地的年轮,更是文明在时间褶皱里的多重倒影。这种虚实相生的镜像结构,令人想起范宽《溪山行旅图》中主峰与云雾的互文,实体与虚空在诗行间达成微妙的平衡。

二、麻雀哲学:存在之思的轻盈书写

诗中"生僻字"的喻体选择暗藏玄机。这些不被喜爱的麻雀,如同《说文解字》中尘封的异体字,在语言的边缘地带保持着存在的尊严。当它们被"九州八极借用",完成的是从符号到实存的华丽转身。这种转化恰似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之家",麻雀在诗句的屋檐下,获得了比现实更本真的存在方式。

"把守风声或观雪"的并置,构成现象学意义上的知觉场域。风声作为听觉的流动,落雪作为视觉的凝定,在麻雀的羽翼下达成知觉的圆融。这种主体与客体的交互,让人想起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存在正是在与世界肌肤相亲的知觉中澄明自身。而"等等"二字的神来之笔,如同山水画中的留白,为不可言说的存在体验保留了呼吸的空间。

当"山水刚剖开腰身",这个充满痛感的意象撕开了传统山水诗的唯美面纱。自然的身体性在此显现,山脉的褶皱成为存在的伤口,河流的走向化作生命的掌纹。这种对自然身体的暴力美学呈现,与张晓刚的血缘系列绘画形成互文,都在追问:我们是否真正触摸过存在的肌理?

三、茶炉雪韵:日常生活的诗性救赎

三得楼中的场景,宛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雪霁片段。升炭炉的暖意与点茶听戏的雅趣,构成抵御严寒的诗意结界。炭火的噼啪声、茶汤的沸腾声、屋瓦的落雪声,共同谱写三重奏的冬日牧歌。这种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暗合李渔《闲情偶寄》中"能享世间清福者,未有过于闲人"的生命智慧。

"滴滴答答"的拟声词运用,将时间的流逝具象为听觉的刻度。每一滴雪水的坠落,都是对"此刻"的精准丈量。这种对当下性的把握,与禅宗"吃茶去"的公案形成精神共振。当茶香与雪韵在喉间交融,永恒便凝结成舌尖的刹那。

全诗最终在"这就可以了"的淡然中收束,恰似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这种"够了"的哲学,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历经山水跋涉后的智慧结晶。就像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长卷末端的留白,诗人懂得在恰当处停笔,让未落的雪花在读者的想象中继续飘飞。

通过这首诗歌的肌理,我们既能触摸到古典美学的基因密码,也能聆听到存在哲学的空谷回音,更能呼吸到生活美学的温热气息。

当落雪成为诗,每一片雪花都是重新编码的汉字,在蜀地的天空写下关于永恒与刹那的寓言。

这样的诗篇,恰似三江河背负的那面镜子,既映照出时间的皱纹,也折射着每个驻足凝望者的精神面容。

穿越周庄

我想在三月的时候
穿越到春秋①时的周庄
微冷的清晨里
淡淡的江南烟雨
灯笼上还泛着青红色的光
杨柳刚刚吐露了新芽
邹鸟开始唧唧喳喳
那才是她真正的模样
闲情雅趣的时候
和少子摇①温一壶白酒
越播君②最好也能提前来到
待明月初升,酒兴正酣
看船娘在吴歌小唱中训练鱼鹰
扣弦高歌的蚬江渔唱③里
碧水东流中看白帆片片和百舸争流的急水扬帆③

我想在六月的时候
穿越到唐朝时的周庄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身穿白色的丝绸大褂
手持折扇摇曳在双桥④上
提着一个画眉鸣叫的金丝鸟笼
后面跟着一个二八年华的漂亮丫鬟
夕阳西下的时候
偶遇上寓居的大诗人刘禹锡⑤、陆龟蒙⑤
最好还有神游的西晋张翰⑤
看辽阔的南湖⑥,波影烁金
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
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

我想在九月的时候
穿越到宋朝时的周庄
慵懒的午后走上街头
遇上舍宅为寺的那位周郎⑦
我会在寒喧里告诉他
梵宫重叠的水上佛国⑧令人景仰
再相约佛晓时和他一起敲钟⑨
让轰鸣的钟声唤醒需要早起的人
再一起登上佛阁⑩
远眺村庄里的桃红柳绿,田野中的麦青花黄
看钵亭夕照③里垂柳拂水,风送荷香
还有香蒲吐穗、芦花泛白时的庄田落雁③

我想在十二月的时候
穿越到明朝时的周庄
乘有繁星点缀的夜晚
在沈厅⑪对面的河埠头登上游船
倾听富安桥⑫楼飞檐翘角里传来的丝竹之声
聆听河边人家窗户里,传出苏州评弹的琵琶叮咚
七湾八拐地穿过许多拱形的桥洞
那里镶嵌着无数盏彩灯
灯光映入河面
波光潋滟里千年古桥的倒影
就像那位众说纷纭的大富翁⑬

我想在下雪的时候
穿越到民国时的周庄
温文尔雅的气质里
看一眼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东庄⑭
这是传说中沈万三囤粮的东仓⑭
再到德记酒家⑮,假装与李掌柜⑮寒喧
主要看看他家的阿金⑮姑娘
巧遇“南社人”⑮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正好也在
看他们痛饮酣歌、乘兴赋诗,还有慷慨的吟唱

吃一口釉色光亮茶盘里的阿婆茶⑯
看一回长衫广袖,手执折扇、惊堂,神采飞扬中又说又唱的丝弦宣卷⑰
吃一回万三家宴⑯、尝一口万三糕⑯,饮一杯万山酒⑯
还有那万山猪蹄⑯以骨为刀,太祖⑱都叫好

这就是那两位艺术家⑲眼中
小桥流水的时代周庄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