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庄溪水
加入时间:2016-05-17
诗人简介

雷海基,笔名庄溪水,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子曰诗社社员,解放军红叶诗社特邀编委、特邀研究员、培训部辅导老师,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防大学中华军旅诗词创作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副主编。曾任《雅风》诗刊副主编。在《诗刊》《中华诗词》《作家报》等海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文近千首(篇),诗论文章入选《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中华军旅诗词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出版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雷海基作品选.诗词卷》《雷海基作品选.理论卷》著作。

粉丝
关注

什么是诗感

          什么是诗感
雷海基

诗感是诗的本体散发出来的天然气息。它既是审美体验,也是文学鉴赏,是对作品初始感觉。
    一首好诗应该有强烈的诗感,试想,如果读了毫无感觉,这还是好诗么?没有存在感的诗定然不是好诗,因为毫无感染力。检验诗的标准,感染力应该是一条重要标准。平常说诗好有一句这样的话:“令人眼前一亮。”就是一种诗感。
  诗从不同的维度去感知会有不同的感觉,主要有语感、官感、趣味感、美感、韵律感、画面感、作者存在感、朦胧感、余韵感。
  所有这些感觉都是通过人的五官(眼、耳、鼻、舌、身)来达到的。听、视、味、嗅、触觉,是传统的五官说法。现代加了第六感“心”,心觉。是指能通过五感之外的大脑器官接收外界磁场讯息,是与生俱来的潜意识自我预知状态,是一种无意识的感性思维。有人称之为“直觉”、“脑感”、“灵感”。
   下面说说主要的几种:
  语感。是一种心觉感,是读者从流畅度,自然度,节律感,整体浑然性等多方面综合的感觉。诗读下来非常通畅流利,又具语言美感。诗的语言隔而不断,跳而还连,达到句流畅,诗成篇。
  官感。官感,是指五官感觉,有声、有色、有味、有感。所以,对描写色、香、味、形的诗感觉强烈。
  作者存在感。诗是作者心声的流露。清代张问陶有诗云:“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可见作者存在感的重要。作者存在感强的诗读来应该是如面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心。
   画面感。读者对诗描写的场景,营造的氛围会通过想象形成画面。“诗中有画”就是诗画面感的说法。画面感除了场景描写,气势的营造也能形成画面感,如夏明翰《就义诗》,营造的慷慨就义的语言效果,就能让读者有就义时的画面感,夏明翰高大、慷慨形象屹立面前。
   趣味感。苏轼说“诗以趣为宗”。无趣不成诗。诗若无趣,读者就无感。趣有情趣、理趣、景趣、意趣、语趣等多种。一首诗可以有多种趣味,但至少应该有一种。一种都没有就枯燥乏味。趣味感是由不同感官发生的,写诗需要考虑读者的不同感受。
  美感。诗是美的文学,展现美是诗的本能。人类崇尚美,追求美,欣赏美。诗的美感是读者从美的维度读诗产生的。所以,那怕写苦的,悲的,伤的,痛的,穷的生活,诗也写得美。骂人的,讽刺的,也写得文雅、庄重。诗拒绝粗俗、低劣、下流语言和意象。
  朦胧感。诗的朦胧感是一种确定中又不确定的感觉,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回味,产生联想。有语言的朦胧感,也有意蕴的朦胧感。没有朦胧感的诗,读者一览无余,诗的韵味就浅薄,清淡,读过即忘。
  韵律感。诗的全名叫诗歌,是用来歌唱和吟咏的。所以有押韵、平仄、字数、句子、对偶等节律要求。那怕竹枝词、古风体也要讲究韵、律和节奏。此外,除了语言文字的节律感,还要求语境、情感的节奏感,要营造跌宕起伏,有波澜。波澜起伏是大节律。波澜起伏,还是力感,是诗的气势。诗若波澜不惊,诗感就差了一等。
  余韵感。是诗外意,言已尽意未穷。就是“诗之中有人,诗之外有事”,读过之后还会寻找文字外的韵味。
  诗感虽然有多种,但列首位的应该是语感。语感是读者第一感,初感。初感不佳,就不会读下去,就不会认真读。所以诗界普遍认为“诗贵自然”,对诗的第一要求是语句流畅、自然,语境浑然。
   一首好诗,应该具有以上这些感觉。如李白《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们所以喜欢,一个重要原因是诗感强。如自我感很强。我的动词:思、疑、举、望、低、思,六个。我的代词:床、头、头、乡,四个,前面省了“我的”二字。二十字诗有十个表示我的词。李白在读者面前的形象十分鲜明、清晰、丰满,倍感亲切。还有语句自然、趣味感、美感、画面感。虽然偶有违格律处,但仍有很强的韵律感。
明、清两代名家推荐的唐代七绝压卷之作都是诗感强的,如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等,读过均体会到诗感度高。
    有心求好诗者,诗写好后,不妨多读几遍,体会一下诗感度,看看哪里诗感不足,反复修改,不断提升诗感度。
               2024年10月2日

什么是诗感

          什么是诗感
雷海基

诗感是诗的本体散发出来的天然气息。它既是审美体验,也是文学鉴赏,是对作品初始感觉。
    一首好诗应该有强烈的诗感,试想,如果读了毫无感觉,这还是好诗么?没有存在感的诗定然不是好诗,因为毫无感染力。检验诗的标准,感染力应该是一条重要标准。平常说诗好有一句这样的话:“令人眼前一亮。”就是一种诗感。
  诗从不同的维度去感知会有不同的感觉,主要有语感、官感、趣味感、美感、韵律感、画面感、作者存在感、朦胧感、余韵感。
  所有这些感觉都是通过人的五官(眼、耳、鼻、舌、身)来达到的。听、视、味、嗅、触觉,是传统的五官说法。现代加了第六感“心”,心觉。是指能通过五感之外的大脑器官接收外界磁场讯息,是与生俱来的潜意识自我预知状态,是一种无意识的感性思维。有人称之为“直觉”、“脑感”、“灵感”。
   下面说说主要的几种:
  语感。是一种心觉感,是读者从流畅度,自然度,节律感,整体浑然性等多方面综合的感觉。诗读下来非常通畅流利,又具语言美感。诗的语言隔而不断,跳而还连,达到句流畅,诗成篇。
  官感。官感,是指五官感觉,有声、有色、有味、有感。所以,对描写色、香、味、形的诗感觉强烈。
  作者存在感。诗是作者心声的流露。清代张问陶有诗云:“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可见作者存在感的重要。作者存在感强的诗读来应该是如面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心。
   画面感。读者对诗描写的场景,营造的氛围会通过想象形成画面。“诗中有画”就是诗画面感的说法。画面感除了场景描写,气势的营造也能形成画面感,如夏明翰《就义诗》,营造的慷慨就义的语言效果,就能让读者有就义时的画面感,夏明翰高大、慷慨形象屹立面前。
   趣味感。苏轼说“诗以趣为宗”。无趣不成诗。诗若无趣,读者就无感。趣有情趣、理趣、景趣、意趣、语趣等多种。一首诗可以有多种趣味,但至少应该有一种。一种都没有就枯燥乏味。趣味感是由不同感官发生的,写诗需要考虑读者的不同感受。
  美感。诗是美的文学,展现美是诗的本能。人类崇尚美,追求美,欣赏美。诗的美感是读者从美的维度读诗产生的。所以,那怕写苦的,悲的,伤的,痛的,穷的生活,诗也写得美。骂人的,讽刺的,也写得文雅、庄重。诗拒绝粗俗、低劣、下流语言和意象。
  朦胧感。诗的朦胧感是一种确定中又不确定的感觉,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回味,产生联想。有语言的朦胧感,也有意蕴的朦胧感。没有朦胧感的诗,读者一览无余,诗的韵味就浅薄,清淡,读过即忘。
  韵律感。诗的全名叫诗歌,是用来歌唱和吟咏的。所以有押韵、平仄、字数、句子、对偶等节律要求。那怕竹枝词、古风体也要讲究韵、律和节奏。此外,除了语言文字的节律感,还要求语境、情感的节奏感,要营造跌宕起伏,有波澜。波澜起伏是大节律。波澜起伏,还是力感,是诗的气势。诗若波澜不惊,诗感就差了一等。
  余韵感。是诗外意,言已尽意未穷。就是“诗之中有人,诗之外有事”,读过之后还会寻找文字外的韵味。
  诗感虽然有多种,但列首位的应该是语感。语感是读者第一感,初感。初感不佳,就不会读下去,就不会认真读。所以诗界普遍认为“诗贵自然”,对诗的第一要求是语句流畅、自然,语境浑然。
   一首好诗,应该具有以上这些感觉。如李白《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们所以喜欢,一个重要原因是诗感强。如自我感很强。我的动词:思、疑、举、望、低、思,六个。我的代词:床、头、头、乡,四个,前面省了“我的”二字。二十字诗有十个表示我的词。李白在读者面前的形象十分鲜明、清晰、丰满,倍感亲切。还有语句自然、趣味感、美感、画面感。虽然偶有违格律处,但仍有很强的韵律感。
明、清两代名家推荐的唐代七绝压卷之作都是诗感强的,如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等,读过均体会到诗感度高。
    有心求好诗者,诗写好后,不妨多读几遍,体会一下诗感度,看看哪里诗感不足,反复修改,不断提升诗感度。
               2024年10月2日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