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诗之后,才知是处写诗人。有体制内拿薪水的,更有仅凭一腔血气者。但理工博士,写到九十岁还在写,几近每周一诗在报刊,写出三十余本诗集,写进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英国和德国等地的教科书,写到有象牙塔里的教授为其专门著书论说,研究生选为研究课题,美国主流社会认定“值得收藏的诗人”,著名学府有冠名的奖学金,听到名字就心暖眼亮,泰斗颔首,诗友跨国千里来庆贺生日,自己却认为“不是我写诗,而是诗写我”的人,少之又少,只见一个,非马先生。
非马原名马为义,WilliamMarr,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核工博士。芝加哥地区有福的华人、杰出人士,从加拿大赶来的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主席郭俊偕夫人张洁和女儿,及网上各地诗家,于2025年8月3日在芝加哥北郊Northbrook图书馆举行了“诗暖岁月·文润春秋诗人非马九十华诞庆典暨北美文联美国分会成立一周年”盛会。堂内温馨亲切,非马童颜乌发,睿杰矍铄、声朗目炯神爽,诗香敬意绕梁荡心扉。在近来诗界瘂弦、郑愁予作别夕阳后,这不仅是庆贺,更是文化的致敬和历史幸运的铭刻。
庆典由芝加哥北美文联美国分会精心筹办,会长初雪主持,她为本次活动奔波忙碌很多时。她本是优秀的诗人,作品如春花般盛开在中/美/法/韩国等世界各地的专业文学刊物。而她对公益活动,热情如写诗,心细如择字,为了保证这次活动不会发生网络失联,话筒海啸,她在活动前一日便来现场细细一一查验。
着一袭红裙,轻松活泼、大气又婉若清扬的初雪用纯正的乡音欢迎大家,祝贺非马老师九十华诞,同时也庆贺北美文联美国分会成立一周年。初雪感慨道,非马八十大寿时,也曾为他举办过庆典,“十年好像就是在昨天”,而90岁高龄的非马每周依然为《芝加哥时报》提供中英双语诗稿,“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创作到老的精神本身就是一首非常动人的生命之诗”。
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旧体文学海外委会主任郭俊致辞。他“代表北美文联全体成员,向非马先生致以最深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九十年光阴,是一部沉淀智慧与美学的诗史。非马先生用半个多世纪的文字耕耘,把灵魂深处的思索化为中英诗行间的光芒。他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是时代的精神记录者。他的诗,简洁却不浅薄,深邃却不晦涩;他的译笔,精准而富有情感;他的艺术实践,温润人心而触及灵魂。他的存在,不仅代表一个诗人的荣耀,更代表一个文化精神的高度。”“非马先生的九十岁,不仅是一个人的光荣年轮,更是一代文艺工作者坚持理想、不忘初心的精神丰碑。”郭还介绍了北美文联的工作与成就,作为总策划和组委主席,每年在加拿大至少举办三场大型活动:“枫花雪乐春节晚会”,“加拿大国际端午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和从“中秋诗会”发展而来的“中华文化节”,参加的人次逾10万。他也期待北美文联新发一树的绿,“只要有信念、有坚持、有情怀,就一定能在北美这片土地上,开出更多芬芳的诗意之花。” 郭俊还向《风城诗社》赠送了他的著作《古韵新声》。
芝加哥第九区2026年国会议员参选人苏东波(MarkSu)也前来祝贺。他曾在媒体上介绍过非马和“风城诗社”的作品,祝愿《风城诗社》诗歌和华文化继续成长和发展。“时光流逝,人生变化,但唯有诗歌是永恒的。”他说,参选的初心正是希望与华人同胞携手,用心书写芝加哥华人参政议政的新诗篇。他还朗诵了非马《芝加哥极景》中的一首诗,以示敬意。
随后是初雪特别安排的现场非马采访。诗人九十年左一脚诗、右一脚思,在眩目时空走过痴心万里,在历史《黄河》边留下灿若星辰的名篇供后人《共伞》《鸟笼》《醉汉》看《秋窗》。初雪以炉边谈话的平实、真挚让非马回眸诗歌与人生。笔者认定非马之言的史学价值,弥足珍贵,反复核对录音后实录如下,并附上一小节非马谈诗对自己的影响和朗读自己诗作的音频,读者可感受九旬老者的精神风貌与活力。
初雪: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你的笔名非马,在漫长的人生中,您最珍视并始终坚持的价值观或生活哲学是什么?
非马:“我那个笔名非马主要是(公孙龙)白马非马。当然,我的本姓是马,但是我写诗的时候我是人不是马。主要是我觉得诗是一种艺术,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通常比表面上那个文字要高深一点,这是我采用非马笔名的原因之一。也希望能够从平淡的那个日常生活中寻觅到不平凡的意义,这是主要的目的。”
初雪:第二个问题就是您的人生轨迹跨越了中国大陆。您祖籍是广东,在台湾出生,然后又在美国生活超过半个世纪。您生活经历非常丰富,也经历了文化的冲击。这种漂泊者和世界公民的身份如何塑造您看待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在你心中故乡意味着什么?
非马: 好几年前有一位以色列诗人写信给我。问:“你自认为是中国人呢还是美国人?”他说,他正在选编一本美国诗选需要用我的诗。我告诉他,我算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是中国的美国人。一个作家定位,我最简便的方法是看他所使用的语言。诗的语言应该是诗人的母语。但是随着交通的发达,人类流动性越来越大,今天使用华文的作家可以说是已经遍布全球,英文或其他语言的作家也是一样。所以仅用那个语言来归类作家似乎也不太切合实际。不如用内在主观的写作对象和感情做衡量,我感觉这个比较恰当。只是在人类社会已成为一个地球村,电脑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一个作家,注目关心的对象恐怕也不只是局限于一地一族一国了。那么有志的诗人何仿不大胆宣称:我是个世界诗人!何况人类之外还有宇宙万物。
初雪:您不仅是科学家,也是雕刻艺术家、画家、诗人、翻译家。您是核工博士,并长期从事科研工作。您是怎样让这个科学脑和诗人脑共享?您的这种非常强的科学家的逻辑思维是怎么影响或者说是帮助或者妨碍你的诗歌创作的?
非马: 一般人以为这个文学跟科学是相似的,我却觉得它们是互补的。科学训练可使人对事物做冷静的观察与分析,避免激情的观点。我想科学的训练对我的诗创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准确简洁、直指核心,逻辑性强,这些素质都得自科学的训练。同时科学的观察方式也让我有比较宽阔的胸襟和眼光看待宇宙万物。我一直把科技工作当成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工具。他使我能够放心大胆地从事诗创作,不至斤斤计较或患得患失。毕竟写诗,只是我的一种业余活动。搞不好我可以回到我的那个本行去。学问之道无它,求新创新而已。对于艺术创作,这话显得特别正确。再说科技工作无疑带给我某些方面的成就感、满足感,而不仅仅是有形的经济报酬而已。我的生活是靠那个科学,并不是靠写诗。写诗几乎没有赚过一毛钱。
初雪:您翻译了大量非常优秀的英文诗歌,尤其是意向派的作品。这种翻译对您自身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有没有哪一位您翻译过的诗人,对你产生了特别深刻的启发。
非马: 我到美国留学之前认识了叫白萩的年轻台湾诗人。在我获得学位开始工作以后,他刚好担任台湾的《笠诗刊》主编,他写信要我翻译一些有泥巴味、汗酸味、人间味的美国诗给他,他在每一期诗刊上留给我很大的篇幅作一个专栏。我就一本又一本购买当时新出版的美国诗集,一本一本读,一本本翻译。后来我又扩展到加拿大、拉丁美洲及英国诗人的作品。后来又开始翻译有英文译本的土耳其、希腊、波兰和俄国等地的诗,几年的功夫共翻释一千多首诗。在这些翻译过的诗人当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美国诗人有威廉·卡洛斯·威廉(WilliamCarlosWilliams),Robertfrost,还有女诗人EmilyDickinson,DavidHerbertLawrence。很多年前我出版了一本翻译诗集《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后来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英文诗集《秋窗》。
初雪:最后一个问题。九十华诞,回望人生长河,此刻您心中最充盈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用一首诗来描述您此刻的心情,是哪首诗?
非马: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我为什么写诗”。在诗来说:其实不是我在写诗,是诗在写我。我这个讲老实话,写诗对我帮助非常大,并不是我为了写诗而写,写诗是我的生活,把我的生活扩大了很多。
我今天这个九十诞辰是我第二次真正公开庆祝我的生日。为什么呢?我当时十几岁的时候从广东到台湾去念小学,报那个生日,我报的是9月3号,是旧历。我们当时在乡下都用旧历,更不知有新历。新历是10月17号,后来发现这不对,要改,但不能改。我很少过生日,我老家大家都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到美国以后,不是我太太,就是我两个儿子,突然唱起生日快乐之歌,我才想起,啊哟,今天是我生日。
第一次公开过生日是十年前八十生日。也是那生日上,我得知我的两个儿子,瞒着我,在Wisconsin大学设置了一个非马文学创作奖学金(WilliamW.MarrGraduateScholarshipPrizeinCreativeWriting,作者查证),每一年花2500块钱(数目随年在变,笔者注)奖励一个得奖者。为了感谢我两个儿子为我设置那个奖学金,我写了一首诗,《从这里开始》。我想今天(把80)改成90。“90圈诗的年龄/90个人生驿站//每一站有每一站的风景/每一站有每一站的人物/每一站有每一站的爱情与故事/每一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与方向/每一站都在频频招手//来吧!来吧!/从这里开始”
采访末,非马向《风城诗社》赠送了二十多本他的第一本英文诗集《秋窗》和一部译诗集。
如初雪说,有这个机会为非马先生庆祝九十华诞是我们的荣幸,世界各地的诗友发来了祝福的视频。《诗刊》主编李少君说:非马先生是我很喜欢的诗人,我以前读过他的一首诗《鸟笼》,印象非常的深刻:“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这首诗简洁,但是充满着哲学的含义,让人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深层的思考。非马先生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种深刻的内涵和哲思。这是一个当代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的思考。感谢非马先生,感谢非马先生的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最后也热烈祝贺北美文联美国分会成立一周年。
诗人笑虹写了《阳光的脚步》庆贺:“谁把光折成一支笔/洞穿宇宙的软肋/谁在深夜捕捉一个又一个词根/种在时空的裂缝”“您用线条悬挂涛声/用目光擦拭人性/在诗行的空白处/擎起不愿坠落的诗句/窗外时间从未起身离去/您一直坐在五十年代某个下午/翻开蓝天/细数阳光的脚步”
纽约诗人姚磊作汉英双语诗《诗人非马》“非马并非非马/马是他的祖传姓氏/腾越的马蹄却被羁绊在千里之外的岛屿/他化作醉汉/走向母亲/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他活成了诗/推开秋窗/打开鸟笼的门/把自由还给鸟笼/还给思想的钢铁壁垒/于是/骏马腾云驾雾/草原敞开胸怀/天空开启新的航线/一道闪电非马飞驰而来”
《国际诗坛》主编洪君植回顾了与非马的交往,他曾把非马的《醉汉》译成韩语在韩国发行,视频里他深情朗诵了非马诗《醉汉》:“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亚特兰大的漫黎朗读了非马的《你该停在那里的》,该诗被德国CornelsenSchulverlageGmbH的出版社收入教科书系统《上下文》(Context)。蒙特利尔的诗人姚建雄(网名:星出而作)也送来了视频祝福。
芝加哥社区活动热心的赞助者、参与者,歌者刘汉平医师,这次成了歌曲创作者,他将先生的诗《醉汉》谱曲成歌,他巧妙地运用小提琴和双簧管,以精妙的“诗性”节奏,将诗诈的情感温情细腻地表述在音符里。《醉汉》由著名女高音陈晓演唱。她唱得情感深沉饱满,代入感很强,旋律稳而不浮,有一种梦境般追忆与一丝悲凉。
东方话剧团副团长刘承熹献上“诗人非马研究的最新进展”脱口秀。东方话剧团是美国唯一参加挪威官方组织的全球纪念剧作家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活动的剧团,刘几乎参与了东方话剧团的每一部话剧,在挪威和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担纲主演获得了业界与学者极高的评价,创作的短剧”圈套”被國內戏剧院校用作教学演出。他的脱口秀诙谐幽默,引得非马和全场会意开心笑。他说,“笔名都暗藏玄机,而且通过笔名你也看得出那个作者的格局。非马吧,就是我’牛’”他又调侃道:“非马老师的艺术就是非常简洁,第一次打开非马老师的那个诗集,以为我是买了一本盗版书,这个质量就这么差,这一页也就印这几个字?”他以虚构夫人出差的情景,仿非马的笔调,妙趣横生地演绎了“你不在/床单变大了/夜/漫长”的诗意场景短剧。
东方话剧团团长张力以磁性、纯厚的男中低音深情朗诵了非马的代表诗《醉汉》与《黄河》,他让每一个字都有情有色有温度;音落,情感却仍悬在空中,盈满诗意的心泛着悠长的涟漪。
作家、东方话剧团资深团员李莉朗诵了非马的三首诗《共伞》《春雪》《罗湖车站》。李莉的朗读功底深厚,久经舞台磨砺,声音的节奏与诗意浑然天成,诠释出诗篇的灵魂。她文采斐然,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过两本书,其中作品《2020》被哥伦比亚大学收藏。
“风城诗社”副社长郭进是芝加哥芝城美华文化村发起人之一,曾担任其《美华学社通讯》主编和教育与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他朗读了自己的新诗《五律观落日有感》“常观旭日升,爱摄夕阳红。今古情相似,江山景不同。孩童欺岁月,耆老淡名功。此落明晨起,人生有再逢?”郭说:“随着年龄增大,觉得自己越来越有点走向这个夕阳的状态,中国很有名的歌就是最爱夕阳红”,但今天我看见非马老师90岁非常精神,非常矍铄,讲话头脑非常清晰。所以我感觉我这个夕阳的感受有点太早了。”
胡修悌和郑小川夫妇分别朗读了非马的《森林》和《岛上的阳光》。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郑小川感慨道:“我喜欢诗,但是有些诗你读过以后觉得那些词藻很美,但是不得其含意。可是您的诗呢,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每一首诗都特别值得回味。”
Amber特意选了非马1975年作品《今天的阳光很好》,要让人感受非马40岁的浪漫情怀和文青状态。她说,“在座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年轻的时候都写过诗,浪漫的、热情的、文青的,特别是我们80年代,在诗歌的年代成长起来的,都会写过几首啊,甚至几十首啊,可非马老师从上世纪的50年代到今天,一直写下来,上千首,用一生在写诗。”
笑渔大学时期参加复旦诗社,至今诗心未泯,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曾在首届北美法拉盛诗歌节获得二等奖。他为庆典带来自己的新作《坠入深渊》“在深夜阅读一本/喜欢的诗人的诗集/网上流传的大多是/诗人的代表作成名作//我更愿意在诗集中/搜寻鲜为人知的作品/甚至徧爱其中/掩蔽的弱小的部分//不止步于/阅读一个人的诗/我以无可救药的方式/滑向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喜欢写诗,有原创中英文诗歌、散文、翻译作品,且著有《美国新冠日记》的紫若蓝,特地驱车三个多小时,为非马深情朗读了《共伞》:“共用一把伞/才发觉彼此的差距//但这样我俯身吻你/因你努力踮起脚尖/而倍感欣喜“她说那是她喜欢的诗,“每次看到那首诗都觉得是您和您太太的爱情故事的注释”。她还把新作赠给了非马,满载敬意与祝福。
北美文联副主席、北美文化传媒社长张洁说:“相逢是首歌,第一次来这个芝加哥,第一次见非马老师。人们常说是鹤发童颜,这菲马老师白头发比我还少,中气还倍儿足,很有一种文艺情怀,非常难得。岁月可以老,心是依然年轻”。她朗读了梁芒填词的《春暖花开》:“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我敞开火热的胸怀”“我陪你走到未来”“阳光洒满你窗台”“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主席郭俊为非马朗读自己的诗作《乡愁》:“藕断丝连湖映秋。临解红绸,博浪帆舟。驾云乘雾觉缘由。孤雁回时,弯月亭楼。落尽莲花心劲留。一线思归,两截乡愁。此番情义总奔流。虽在西头,仍挂心头”乡愁也是非马诗的一个主题:“离家太远,便都成了孤儿。”
为这次庆典,初雪全家倾情投入。她的夫君胡松华先生忙摄像、后勤,女儿Laura,GlenbrookNorthHighSchool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了《鸟笼》,初雪朗诵了她的原创新诗《温暖之光》:墨水,从未老去——你依然握着笔,像一座桥,连接过去、现在与永远。//每一首诗一幅画,都是一次凝望。是白马/停留在沉默与心跳之间——那颗,从未忘记倾听的心//在云朵的阴影里,看见故乡;在一滴雨中,听见召唤。//就这样,走过九十年——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将平凡的旅程,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你的声音不高,却能让语言弯曲,如光,穿越秋林。//你的文字,仍在呼吸;你的火焰,仍在跳动。//今日,我们以烛光,汇成群星,朝向——那道温暖而坚定的光。//那簇,一生追寻意义的火焰——仍在燃烧。”
庆典的尾声是关孟华古筝独奏献乐。她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有30余年古筝演奏经验,20余年古筝教学经验。2025年春节期间,曾受NBA芝加哥公牛队邀请,在比赛开场用古筝演奏美国国歌。她先古筝轻拨《生日快乐歌》,然后是《高山流水》。她手一启式,室内就静得只有了乐声,连我相机的快门都静了下来,琴声哀婉,千古知音洋洋江河千年。乐毕,掌声四起,再来一曲!她又演奏了《梁祝》片段。
庆典温馨如一家,敬重皆自肺腑,感念系于诗香,祝福永恒时光。庆典结束后,移步“状元楼”中餐馆。诗意般奔放的女主人Jackie和夫君Tom再次为非马的大寿敬上了美酒美食。在浓浓敬意和会心的欢笑声里感恩非马带给你我千秋万代滋心养身的灵魂慰藉与澄明的时空诗艺。欢聚之间,众人商定:九十五岁,再来;百岁,再聚。从下午两点至晚上九点多,非马毫无倦意,频频敬酒,精神如霞,与分例两行送行的人一一握手致谢而别。
祝福先生《从这里开始》迈向“玖零”后,祝福北美文联,乘风扶摇高翔致远。华灯已上,灯火点点浩如海,但只有一盏灯,风雨不晦,简洁深邃并透亮着人性的光辉与关爱,为时空所铭记,那是先生的灯,我们、万代,朝他的方向,看去。
作者为医学博士,写诗作文,系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感谢初雪对文稿的指正与各参与者提供的资讯与帮助。文中影像未标出处者皆出自作者之镜,文字引言依现场录音译编,力求还原原声本意;若有听写之讹或记述之误,请原谅并将指正寄至Dr.Jianhua.Yan@outlook.com。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