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 情 思
(组 章) 向求纬
长寿湖
一个人人追寻的地方,一种生命最佳的状态,竟然是一片湖。
长湖浪屿,水光山色,九曲连环,一波三折……203个大小岛屿,在这10万亩水域中与水搭配,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处心积虑;看似散乱无章,却又浑然天成;看似随意而为,却又暗寓玄机……
莫非这就是长寿的境界?湖山相间,水岸相连,天人合一,无缝对接。于自然界而言,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不加修饰,不着痕迹,这便是顺应规律,原汁原味的最佳状态。于人而言,淡泊宁静,居高致远,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当是健康长寿的终极目标。但于自然也好,于人也好,却须臾不能离水(在此地称作湖),这水是摆布河山、调适心境的能手,你看它东奔西突,上流下绕,千回百转,无孔不入,把这一片长寿的湖泊打造得多么熨贴宜人。它又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汪汪片片,浸浸染染,把偌多长寿的人儿调理得如此滋润多情。
长寿湖,我明白了,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么个名字。人生似水,长寿有湖,水一样长寿的人生,有福……
白鹤梁
一只撂下救生衣的白鹤(此处应作落汤鹤),从江底唿啦啦脱水而起,升空翩舞。恍惚间,其翅之上,有先人文人谈兴甚浓,诗兴甚浓,酒兴水浓,水兴甚浓……
鹤来自水下石梁——长1600米,宽16米,一条神秘莫测的石梁。
早有诗词书画,凸凹着刻于石梁。还有花鸟虫鱼,莫名符号(大约是长江从远古带来的吧),镌于巨大石梁之上。
更巨大的江水,在面上不动声色,凝然而来,凝然而去。
水肥,水瘦……潮涨,潮落……
时隐,时现……似沉,似浮……
世上唯一古代水文站,将这日月星辰山水雷电之轮回反复拨弄,又将这潮流返转风雨逆顺之奥秘深深隐藏,还时不时拿给你看,时不时不拿给你看哩,让你反复去猜想,反复去试验,反复去品味,反复去承受。
忽一日,水涨过后,再不怎么退了,我那暗藏的一块宝贝石头呢?我揣在怀里琢磨老天的一个把柄呢?莫非硬要在水下来看?
是了,是了,人啊,就是爱探个究竟,摸个深浅。空气里看太不方便,有风,有砂,有雾,有霾,乱花渐欲迷人眼。沿密封隧道步入江底去看多好啊,江水好澄碧,视野好迷幻。水下看历史,贴近可触,水下看现实,真切可感,水下看未来,清晰不远……
只是不见白鹤。鹤已仙去,大约它还在啄动云雨,搧动江波罢。要不然,为什么冥冥中每当鹤鸣之时,江中石梁便会从石缝中泛起咒语般成串成串、经久不散的涟漪?
鬼城
鬼城真鬼!
要不然,丰都老城的“身子”都迁到江南去了,它这个“鬼头”还留在江北,多半是想留一手!
还是坐北朝南。奈何桥、鬼门关、十八层地狱、九十九重天、阎罗殿……香火千百年都随江风往上飘哩,江水涨上来,鬼城的“鬼”文章照做不误,好啦,就顺着这面避光的阴坡,沿袭这个传统的方位,保留这个固定的姿势,烧香,拜佛,祷告,许愿……
新城可不同。过个江就是敞亮的阳坡,阔大江岩上好规划,好铺排,好描绘,好开张。这边的事情用不着鬼头鬼脑地做,这边的生活都过得明白大方。
这边比那边敞阳多了。
因为坐南朝北,刚好和鬼城隔江相望。那好啊,活得有想法了,过桥就去赶庙会,过桥就去烧柱香。都说“鬼城走一走,活过九十九”,那么如果调过来,新城走一走呢?过去过来,一来二去,岂不是能活两个九十九?
盐茶古道
背夹耸耸,打杵笃笃,头帕盘盘,汗巾甩甩……
还是从江船接下货物,还是紧紧扎扎捆绑好,还是不紧不慢裹杆烟,还是邀邀约约上了路。
还是石板梯,自江边始,步步高攀,身板儿自是步步高升。再不用拨开树枝刺丛,不用踩平杂草荆棘了,石梯已变得宽敞平顺,负重登高之人,再不用分心提防被绊倒,只管潇洒登临就是了。
石梯长长,石梯远远。两旁吊脚楼已卸下“高跷”,沿梯道两旁,穿堂过院地蹲伏在地,洞开的门窗两旁瞅着,传出现代弦乐之声,反倒衬得这古色古香的盐茶驿道“今”了许多。
十多步一个台阶,十多步一个台阶……门前总有三三两两土家女,坐于矮凳之上,手上飞针走线,一个个正描龙绣凤哩!那些眼睛可没闲着,高高地瞄见那些背力的男人上来了,手中针线便有些散漫起来,谁一不小心扎了手指:哟,血珠珠出来了,染了一点点,红了一点点。没啥,就势绣一朵红茶花,这真是绣娘用心血绣成的哟,哪个背二哥要我这一幅?
笃,笃,笃……背二哥装得正经,自不搭理,含着烟杆抬步走着,斜睨一眼的眼里已满是笑意。绣女已满是娇憨,佯骂道:笑个啥哩,啥都不懂,只晓得赶路,赶路!
是啊,没说错,背二哥脚下,古道石梯,不容闪神,一步扣着一步,向上方,向前方——赶路,赶路,赶活路呢……
摔碗酒
一排排站下,接过来,一仰脖,一抹嘴,一扭身,一抖臂——
叭!叭!叭……
叭!叭!叭……
男子汉独有的挥洒咨睢,令人惊艳的酒光水影,干净俐落的金石崩裂!
土家山寨见面酒,不来则已,既来之,人人得喝,个个得摔,喝出个一见如故,摔出个海誓山盟!
酒叫糯米酒,沾上你就黏上你,黏上你就醉倒你,醉倒你你就不走了;碗叫相见恨晚(碗)哪,碎了那碗,相见不晚了,就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了。
叭!叭!叭……喝了多少酒,就有多少人醉倒在土家山寨了;摔了多少碗,就有多少人拿定主意不走了。喝碗酒,摔酒碗,就这么一喝入逍遥,一摔定终身!
怪呀:三天两头饮酒之人,娘胎下地不沾之人,齐刷刷,到此人人成醉仙;大大咧咧粗犷之人,小心翼翼文静之人,清一色,到此都得打破碗花花,活得掷地有声……
叭!叭!叭……
摆手舞
不算不算,这次不算……
不算不算,下次才算……
土家妹手儿会说话,土家妹手儿会传情。
这次怎么不算呢?是花伞遮住了你姣好的面容么?是雨雾罩住了你家乡晴朗的山水么?是泥泞阻断了通向你家干爽的路么?是木柴湿了篝火窜不到你设定的高度么?是千人踢踏舞的圆圈溅起水花了么?
都不是,都不是,反正这次不算,下次才算。雨天爬不上我那高高的吊脚楼,雨天展不开我那锦绣的西兰卡普,雨天抬不出我那闪悠悠的花花轿,雨天摆不开我那长长的唢呐阵,雨天亮不开我送亲哥哥的啰儿调……
没事的,没关系,这次还得算啊,下次再来就是了,哥哥棒子也撵不走了!
才不听哩,才不听哩!跳着笑,不答言,摆摆的手儿直是摆——不管不管,不算不算……
石宝寨
飞檐画阁,描龙绣凤,慵慵懶懶,斜靠山岩。
日日,月月,年年……太久了,呵欠都没打一个呢,寨楼已不在郊野,已成了一个盆景。
好大的盆景!谁有这么大个家供得起?
江堤围护着,江水轻抚着,圆圆的木窗,红红的板墙,这才叫珍藏起来了。石宝,石宝,女娲补天遗下的这一块,独独的一块呀,谁还不视为掌上明珠!
千年百年,斜着靠着,为什么没有挺立呢?游人如蚁,攀爬十二层木楼,一层一层看着,找着,想着,估计也没能探个究竟。看来巍峨的气势,也禁不住如水的柔情呵!
一颗江上明珠,濡上些水滴,那色泽不更加晶莹透亮?咱家的盆景,不用老是搬动追赶着晒太阳了,洒扫庭除之后,就搁在这条母亲河旁边,挺潇洒地微微斜搁着,给外人欣赏……
太白岩
在万州,三峡库区腹地城市,一位诗仙跟一座山岩很早就连在一起。
也许当初这山岩太白吧,酒浇过了不大长树,长草,才引得那位唐代谪仙前来醉酒,酒后吟诗,所以他在这儿写的诗,都有点醉醺醺的味儿,甚至有的还打着酒嗝。
酒后写诗其实是应该提倡的。你看他将诗笺折成纸船,酒杯一样的纸船(还盛着酒哩),沿岩下一个唤作“鲁池”的水槽流杯,流呀,流呀,流到谁谁谁面前了,然后打开,一口干了,你吞进了他的诗可要吐出自己的诗,于是这纸船就超载了,这水槽就丰满了,于是打这以后诗呀酒呀爱呀恨呀情呀愁呀什么的都挤挤挨挨涌进长江,漫过三峡,把这么多人家都流成诗家了,把这么个国度都流成诗国了。
“谪仙已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诗人一走,这朝西的山岩当然就不太白了,变得绿莹莹的跟面前的大江大湖一样同色。那么诗呢?已在这山岩上凿壁生根,已在岩上过往的云烟里东飘西荡,已在岩下一茬一茬的读书人心上萌芽抽茎,已和三个峡和一万个州密不可分……
帅乡红橘
故乡,是刘伯承的故乡,不是满天,是满地橘黄色的星星眨着眼睛看出来的;不是大灯,是满树橘黄色的小灯笼挑着挂着照出来的;不是纯甜,是甜里带酸、顺嘴流汁的橘黄色的果果孕育出来的。
故乡,是橘黄色的故乡。
这样的故乡出帅,这样的故乡真帅!
不是吗——
打伯承从开州赵家场呱呱坠地之日起,故乡还没料到这8斤多的胖小子生了一副元帅相。当门前的红橘瓣瓣随岁月在这小子嘴角流淌的时候,日后征战南北的高头大马就踢起泛黄的尘土得得得得跑过来了,橘黄色的军功章就闪着红橘般的光泽在这小子眼前晃动了。
后来果真应验了。当刘邓大军逐鹿中原,驰骋疆场的时候,苏区人民不是提着小橘灯,捧着瓜果粮米,踊跃争先,殷殷相助么?当故乡漫山遍野星星点点地盼红眼睛,刘帅就荣归故里了,刘帅就攀住树枝摘下带露的红橘品尝了,他那身绿色衬底的橘黄色的军装,就隐进绿色衬底的橘黄色的树林了。
橘黄、橘黄的红橘,你出自橘黄、橘黄的帅乡。橘黄、橘黄的帅乡,自橘黄、橘黄的“元帅”之后,你是不是还有接连不断、层出不穷的橘黄、橘黄的“二帅”、“三帅”、“四帅”……
龙缸
万山丛中, 峭壁之上,四道山梁围起来,拱护着,不让看,不让看……
——让你看也不敢看,这一口“天下第一缸”,不知有多深,不知有多险,不知有多悬,不知有多老,只知此缸不用来盛米,盛水,却不知到底能盛些什么。
试想想:群山耸耸,都想奔上方使劲长,出头露面哩,纵使有低凹的峡谷也被挤成狭长;唯有这海拔1100多米的“缸沿”,活脱脱围出一口深335米、缸壁倾斜近90度的大缸,朝下圆圆地陷着,在这渝鄂交界处的七曜山脉深深地掩藏着。
冷冷的一只眼,朝天,你又能看见什么呢?众山在你四周踊跃向上,个个想出头,互相倾轧得嘎嘎响哩,就你这角度,你只能感觉得到却直接看不到。不过看不见也好,眼不见心不烦,你只当旁边的风景全如你看见的蓝天白云丽日轻鸟就行了,看不见听不清其实可以想得开,想得美。
但长有两只眼的世人,却乐意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一睹这一只眼,这大千世界好难寻觅好难留存的一只眼。
——因为这缸里,盛着大自然的奥秘,盛着另一个世界……
地缝
恨不得地上有条缝,没脸面的时候好钻进去……
这儿有了,还长长的哩——自东向西5000多米;还深深的哩——最低处海拔200多米,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地壳无缝则已,有缝就有如此老深老大老长的缝,这下你钻不钻呢?
其实钻地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到了这儿可不同,人人非钻不可,人人心甘情愿,人人乐此不疲,人人都说钻了后悔不钻更后悔。
绝壁摩天(天成一线)……危崖对峙……吊枝悬树……浸水长瀑……
泉吼石乱……碧潭飞波……虫咽鸟鸣……苔滑路转……
地面以下两道风口相向而行的风,怎么感觉凉浸浸的阴森森的锁骨消魂却又爽歪歪的呢?地面以下碧玉翡翠般凝然不动有时又欢呼雀跃的魔幻的水,怎么就这么令人忘情忘我忘忧忘归呢?地面以下的风水蔚成的绝世风景怎么让地上的人们这样的始料未及呢?
大千世界,无缝不有。
我终于明白了——却原来,那些动不动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人,竟是如此的独具慧眼,包藏匠心!
天坑
应该叫做地坑。
地球是平的,忽然兀笃笃陷下一个深335米,口部最小直径537米、最大直径626米的大坑,这坑是谁挖的呢?
莫非是天宫掉下一重锤,谁没接住,实实在在地夯出了这么一个坑?
坑口处,天云轻抹,“喇叭”仰接,山风回旋,岚气逼人……
坑內侧,悬崖峭壁,丛树披撒,流泉沥沥,鸟语花香……
坑底部,阴河出没,水声潺潺,鱼翔蛙鸣,药草留芳……
人都喜欢登高,喜欢仰视,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那么如果探低呢?触底呢?先是俯瞰俯瞰之后又仰视呢?
真是一个变换视角、打破平面的好所在。人有时候在别人挖的坑里老实待着,或许反倒能悟出些道道来。
于是如蚁的人们都来这天坑爬爬,看看,探探,想想。此生能有几回至啊,扁平的大地都凹下一处在独自想着心事哩,人的那点小心眼何不也凑拢来,统统装进它心窝里,和这天这地这自然这宇宙一起上上下下地想,里里外外地想?
夔门
门。
石门。
半扇门。
半开半掩的门。
不移不动的门。
老在右边站着——流来的江水这样说。
老在左边站着——回望的江水这样说。
母亲在门边,门在母亲身边——游子这样记得。
母亲披衣天天倚靠的门,只需要半扇只需要半掩啊,儿子一朝不回,这家门就白天开着,夜晚掩着,任潮涨潮落,日出日坠。
“舰机轻轻过”……“杀出夔巫,赶走倭寇”……这门上都铭刻许多年了,儿哪,你的舰机已到哪里?倭寇都赶走杀灭了么?你那颗赤子之心,母亲全装在自己心里呢,母亲就这样天天披衣倚门盼你赶紧回来,母亲又想你赶走倭寇杀尽豺狼才回来,母亲就这样心情矛盾着盼你等你祝你愿你,母亲习惯了,天天等等才心安。
夔门,三峡游子的家门,母亲不移不动、半开半掩的心扉……
“巫”字
巫峡口。南岸。
长江在脚下横着流,七曜山脉在顶上横着走。一条深沟,两对浅沟,竖着来,斜着去。
一横,两横,一竖,一撇,一捺……
——横竖成了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立体字——“巫”……
你就是巫女的巫字么?
两个人,一条沟,隔着压着老是不能牵手,不能牵手。只有顾影自怜了,除了影子,其实只有一个人哪,那个人不就是神女么?你长年累月,蹲不下来,走不出去,上也为难,下也为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只有苦苦地站着,向江流和山脉夹峙的有限的远方眺望,那你又能看见什么呢?
还是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世人早就看见你了,早就看透你了(兴许已有些厌烦了),你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爱莫能助啊!不是别人隔着你,不是别人压着你,你自个儿本是孤苦伶仃,硬撑着做出成双成对的样子,你能怨谁呢?你的苦,你的愁,你的怨,只有你自己知道了,只有你的影子知道了,纵是大大地写着,别人,也不能、不愿理会的呀……
龙船调
一条神龙溪,弯弯曲曲地流淌,我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一支龙船调,悠悠长长地传唱,我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船儿翩翩,桨声轧轧,水波荡荡,彩裙闪闪……
这船,那船,前船,后船,水珠般清亮的土家幺妹,将水珠般清亮的山歌一把一把撒过去,撒过来——
说是今天来看我嘛,明天来看我,看去看来爹妈没有说嘛,爹妈没有说……
今天不得空嘛,明天要砍柴,后天嘛才到幺妹家里来,后天嘛才到幺妹家里来……
要来你就来嘛,光凭嘴巴说,说去说来嘛还是没得着,说去说来嘛还是没得着……
咳,满船满船的哥哥呀,满船满船的心愿哪,早知“没得着(落)”,何必要过河?何必来推我?不用等正月里是新年,不用听阳雀叫阿哥,这几船胡子巴叉额头打皱的老阿哥,早把喉咙打开了,早把录音机打开了,早把摄像机打开了,这神龙溪淌出的鲜活的水,这土家山寨唱出的龙船调,土到家了,清到底了,甜到头了,美到点了!
哥不看你我看你,爹妈没说我来说,情意我带走,河水你流着,情调我带走,幺妹你等着……
三峡人家
三峡一路有人家,谁料西陵峡东口,竟见到如此奇特的三峡人家!
一样的江、水、岩、树……,一样的石、瀑、洞、泉……,一样的庭、院、屋、廊……,一样的歌、舞、曲、调……
可大江一路走来,越过三峡,豁然开朗,赶紧来个深呼吸,扩扩胸,平添了一种雄浑的气势。三峡大坝,葛洲坝,依次伸臂迎住你,迎住一位大将军,暂且落脚这一处人家。
背手,迈步,走走,看看。这两坝一峡的人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觉得有些异样的特质,耐人寻味的东西。龙进溪、灯影峡、胡金滩、巴王寨、石牌保卫战遗址……山的伟岸中带着秀气,水的柔媚中带着风骨,洞的幽深中带着诡秘,瀑的壮观中带着音韵,石的气质中带着诗意,墙的结构中带着英气。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原始与现代交融,那种洪荒之美、苍凉之美、阴柔之美、雄浑之美便显示得淋漓尽致。
漫漫大江,莽莽三峡,巴风楚韵,古往今来,尽集于一处人家,这人家自然奇特,自然高富帅了。华夏氛围中,三峡有人家,好大好大的大户 人家呀,每每人至此,心潮难平,激情难抑,不愿走,不想归自家……
作者情况:向求纬,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三峡都市报主任编辑。
通 讯 处:重庆市万州区三峡都市报社
邮 编:404000
电 话:(023)58139386(宅)13668469726(手机)
邮 箱:395923883@qq.com
(组 章) 向求纬
长寿湖
一个人人追寻的地方,一种生命最佳的状态,竟然是一片湖。
长湖浪屿,水光山色,九曲连环,一波三折……203个大小岛屿,在这10万亩水域中与水搭配,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处心积虑;看似散乱无章,却又浑然天成;看似随意而为,却又暗寓玄机……
莫非这就是长寿的境界?湖山相间,水岸相连,天人合一,无缝对接。于自然界而言,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不加修饰,不着痕迹,这便是顺应规律,原汁原味的最佳状态。于人而言,淡泊宁静,居高致远,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当是健康长寿的终极目标。但于自然也好,于人也好,却须臾不能离水(在此地称作湖),这水是摆布河山、调适心境的能手,你看它东奔西突,上流下绕,千回百转,无孔不入,把这一片长寿的湖泊打造得多么熨贴宜人。它又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汪汪片片,浸浸染染,把偌多长寿的人儿调理得如此滋润多情。
长寿湖,我明白了,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么个名字。人生似水,长寿有湖,水一样长寿的人生,有福……
白鹤梁
一只撂下救生衣的白鹤(此处应作落汤鹤),从江底唿啦啦脱水而起,升空翩舞。恍惚间,其翅之上,有先人文人谈兴甚浓,诗兴甚浓,酒兴水浓,水兴甚浓……
鹤来自水下石梁——长1600米,宽16米,一条神秘莫测的石梁。
早有诗词书画,凸凹着刻于石梁。还有花鸟虫鱼,莫名符号(大约是长江从远古带来的吧),镌于巨大石梁之上。
更巨大的江水,在面上不动声色,凝然而来,凝然而去。
水肥,水瘦……潮涨,潮落……
时隐,时现……似沉,似浮……
世上唯一古代水文站,将这日月星辰山水雷电之轮回反复拨弄,又将这潮流返转风雨逆顺之奥秘深深隐藏,还时不时拿给你看,时不时不拿给你看哩,让你反复去猜想,反复去试验,反复去品味,反复去承受。
忽一日,水涨过后,再不怎么退了,我那暗藏的一块宝贝石头呢?我揣在怀里琢磨老天的一个把柄呢?莫非硬要在水下来看?
是了,是了,人啊,就是爱探个究竟,摸个深浅。空气里看太不方便,有风,有砂,有雾,有霾,乱花渐欲迷人眼。沿密封隧道步入江底去看多好啊,江水好澄碧,视野好迷幻。水下看历史,贴近可触,水下看现实,真切可感,水下看未来,清晰不远……
只是不见白鹤。鹤已仙去,大约它还在啄动云雨,搧动江波罢。要不然,为什么冥冥中每当鹤鸣之时,江中石梁便会从石缝中泛起咒语般成串成串、经久不散的涟漪?
鬼城
鬼城真鬼!
要不然,丰都老城的“身子”都迁到江南去了,它这个“鬼头”还留在江北,多半是想留一手!
还是坐北朝南。奈何桥、鬼门关、十八层地狱、九十九重天、阎罗殿……香火千百年都随江风往上飘哩,江水涨上来,鬼城的“鬼”文章照做不误,好啦,就顺着这面避光的阴坡,沿袭这个传统的方位,保留这个固定的姿势,烧香,拜佛,祷告,许愿……
新城可不同。过个江就是敞亮的阳坡,阔大江岩上好规划,好铺排,好描绘,好开张。这边的事情用不着鬼头鬼脑地做,这边的生活都过得明白大方。
这边比那边敞阳多了。
因为坐南朝北,刚好和鬼城隔江相望。那好啊,活得有想法了,过桥就去赶庙会,过桥就去烧柱香。都说“鬼城走一走,活过九十九”,那么如果调过来,新城走一走呢?过去过来,一来二去,岂不是能活两个九十九?
盐茶古道
背夹耸耸,打杵笃笃,头帕盘盘,汗巾甩甩……
还是从江船接下货物,还是紧紧扎扎捆绑好,还是不紧不慢裹杆烟,还是邀邀约约上了路。
还是石板梯,自江边始,步步高攀,身板儿自是步步高升。再不用拨开树枝刺丛,不用踩平杂草荆棘了,石梯已变得宽敞平顺,负重登高之人,再不用分心提防被绊倒,只管潇洒登临就是了。
石梯长长,石梯远远。两旁吊脚楼已卸下“高跷”,沿梯道两旁,穿堂过院地蹲伏在地,洞开的门窗两旁瞅着,传出现代弦乐之声,反倒衬得这古色古香的盐茶驿道“今”了许多。
十多步一个台阶,十多步一个台阶……门前总有三三两两土家女,坐于矮凳之上,手上飞针走线,一个个正描龙绣凤哩!那些眼睛可没闲着,高高地瞄见那些背力的男人上来了,手中针线便有些散漫起来,谁一不小心扎了手指:哟,血珠珠出来了,染了一点点,红了一点点。没啥,就势绣一朵红茶花,这真是绣娘用心血绣成的哟,哪个背二哥要我这一幅?
笃,笃,笃……背二哥装得正经,自不搭理,含着烟杆抬步走着,斜睨一眼的眼里已满是笑意。绣女已满是娇憨,佯骂道:笑个啥哩,啥都不懂,只晓得赶路,赶路!
是啊,没说错,背二哥脚下,古道石梯,不容闪神,一步扣着一步,向上方,向前方——赶路,赶路,赶活路呢……
摔碗酒
一排排站下,接过来,一仰脖,一抹嘴,一扭身,一抖臂——
叭!叭!叭……
叭!叭!叭……
男子汉独有的挥洒咨睢,令人惊艳的酒光水影,干净俐落的金石崩裂!
土家山寨见面酒,不来则已,既来之,人人得喝,个个得摔,喝出个一见如故,摔出个海誓山盟!
酒叫糯米酒,沾上你就黏上你,黏上你就醉倒你,醉倒你你就不走了;碗叫相见恨晚(碗)哪,碎了那碗,相见不晚了,就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了。
叭!叭!叭……喝了多少酒,就有多少人醉倒在土家山寨了;摔了多少碗,就有多少人拿定主意不走了。喝碗酒,摔酒碗,就这么一喝入逍遥,一摔定终身!
怪呀:三天两头饮酒之人,娘胎下地不沾之人,齐刷刷,到此人人成醉仙;大大咧咧粗犷之人,小心翼翼文静之人,清一色,到此都得打破碗花花,活得掷地有声……
叭!叭!叭……
摆手舞
不算不算,这次不算……
不算不算,下次才算……
土家妹手儿会说话,土家妹手儿会传情。
这次怎么不算呢?是花伞遮住了你姣好的面容么?是雨雾罩住了你家乡晴朗的山水么?是泥泞阻断了通向你家干爽的路么?是木柴湿了篝火窜不到你设定的高度么?是千人踢踏舞的圆圈溅起水花了么?
都不是,都不是,反正这次不算,下次才算。雨天爬不上我那高高的吊脚楼,雨天展不开我那锦绣的西兰卡普,雨天抬不出我那闪悠悠的花花轿,雨天摆不开我那长长的唢呐阵,雨天亮不开我送亲哥哥的啰儿调……
没事的,没关系,这次还得算啊,下次再来就是了,哥哥棒子也撵不走了!
才不听哩,才不听哩!跳着笑,不答言,摆摆的手儿直是摆——不管不管,不算不算……
石宝寨
飞檐画阁,描龙绣凤,慵慵懶懶,斜靠山岩。
日日,月月,年年……太久了,呵欠都没打一个呢,寨楼已不在郊野,已成了一个盆景。
好大的盆景!谁有这么大个家供得起?
江堤围护着,江水轻抚着,圆圆的木窗,红红的板墙,这才叫珍藏起来了。石宝,石宝,女娲补天遗下的这一块,独独的一块呀,谁还不视为掌上明珠!
千年百年,斜着靠着,为什么没有挺立呢?游人如蚁,攀爬十二层木楼,一层一层看着,找着,想着,估计也没能探个究竟。看来巍峨的气势,也禁不住如水的柔情呵!
一颗江上明珠,濡上些水滴,那色泽不更加晶莹透亮?咱家的盆景,不用老是搬动追赶着晒太阳了,洒扫庭除之后,就搁在这条母亲河旁边,挺潇洒地微微斜搁着,给外人欣赏……
太白岩
在万州,三峡库区腹地城市,一位诗仙跟一座山岩很早就连在一起。
也许当初这山岩太白吧,酒浇过了不大长树,长草,才引得那位唐代谪仙前来醉酒,酒后吟诗,所以他在这儿写的诗,都有点醉醺醺的味儿,甚至有的还打着酒嗝。
酒后写诗其实是应该提倡的。你看他将诗笺折成纸船,酒杯一样的纸船(还盛着酒哩),沿岩下一个唤作“鲁池”的水槽流杯,流呀,流呀,流到谁谁谁面前了,然后打开,一口干了,你吞进了他的诗可要吐出自己的诗,于是这纸船就超载了,这水槽就丰满了,于是打这以后诗呀酒呀爱呀恨呀情呀愁呀什么的都挤挤挨挨涌进长江,漫过三峡,把这么多人家都流成诗家了,把这么个国度都流成诗国了。
“谪仙已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诗人一走,这朝西的山岩当然就不太白了,变得绿莹莹的跟面前的大江大湖一样同色。那么诗呢?已在这山岩上凿壁生根,已在岩上过往的云烟里东飘西荡,已在岩下一茬一茬的读书人心上萌芽抽茎,已和三个峡和一万个州密不可分……
帅乡红橘
故乡,是刘伯承的故乡,不是满天,是满地橘黄色的星星眨着眼睛看出来的;不是大灯,是满树橘黄色的小灯笼挑着挂着照出来的;不是纯甜,是甜里带酸、顺嘴流汁的橘黄色的果果孕育出来的。
故乡,是橘黄色的故乡。
这样的故乡出帅,这样的故乡真帅!
不是吗——
打伯承从开州赵家场呱呱坠地之日起,故乡还没料到这8斤多的胖小子生了一副元帅相。当门前的红橘瓣瓣随岁月在这小子嘴角流淌的时候,日后征战南北的高头大马就踢起泛黄的尘土得得得得跑过来了,橘黄色的军功章就闪着红橘般的光泽在这小子眼前晃动了。
后来果真应验了。当刘邓大军逐鹿中原,驰骋疆场的时候,苏区人民不是提着小橘灯,捧着瓜果粮米,踊跃争先,殷殷相助么?当故乡漫山遍野星星点点地盼红眼睛,刘帅就荣归故里了,刘帅就攀住树枝摘下带露的红橘品尝了,他那身绿色衬底的橘黄色的军装,就隐进绿色衬底的橘黄色的树林了。
橘黄、橘黄的红橘,你出自橘黄、橘黄的帅乡。橘黄、橘黄的帅乡,自橘黄、橘黄的“元帅”之后,你是不是还有接连不断、层出不穷的橘黄、橘黄的“二帅”、“三帅”、“四帅”……
龙缸
万山丛中, 峭壁之上,四道山梁围起来,拱护着,不让看,不让看……
——让你看也不敢看,这一口“天下第一缸”,不知有多深,不知有多险,不知有多悬,不知有多老,只知此缸不用来盛米,盛水,却不知到底能盛些什么。
试想想:群山耸耸,都想奔上方使劲长,出头露面哩,纵使有低凹的峡谷也被挤成狭长;唯有这海拔1100多米的“缸沿”,活脱脱围出一口深335米、缸壁倾斜近90度的大缸,朝下圆圆地陷着,在这渝鄂交界处的七曜山脉深深地掩藏着。
冷冷的一只眼,朝天,你又能看见什么呢?众山在你四周踊跃向上,个个想出头,互相倾轧得嘎嘎响哩,就你这角度,你只能感觉得到却直接看不到。不过看不见也好,眼不见心不烦,你只当旁边的风景全如你看见的蓝天白云丽日轻鸟就行了,看不见听不清其实可以想得开,想得美。
但长有两只眼的世人,却乐意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一睹这一只眼,这大千世界好难寻觅好难留存的一只眼。
——因为这缸里,盛着大自然的奥秘,盛着另一个世界……
地缝
恨不得地上有条缝,没脸面的时候好钻进去……
这儿有了,还长长的哩——自东向西5000多米;还深深的哩——最低处海拔200多米,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地壳无缝则已,有缝就有如此老深老大老长的缝,这下你钻不钻呢?
其实钻地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到了这儿可不同,人人非钻不可,人人心甘情愿,人人乐此不疲,人人都说钻了后悔不钻更后悔。
绝壁摩天(天成一线)……危崖对峙……吊枝悬树……浸水长瀑……
泉吼石乱……碧潭飞波……虫咽鸟鸣……苔滑路转……
地面以下两道风口相向而行的风,怎么感觉凉浸浸的阴森森的锁骨消魂却又爽歪歪的呢?地面以下碧玉翡翠般凝然不动有时又欢呼雀跃的魔幻的水,怎么就这么令人忘情忘我忘忧忘归呢?地面以下的风水蔚成的绝世风景怎么让地上的人们这样的始料未及呢?
大千世界,无缝不有。
我终于明白了——却原来,那些动不动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人,竟是如此的独具慧眼,包藏匠心!
天坑
应该叫做地坑。
地球是平的,忽然兀笃笃陷下一个深335米,口部最小直径537米、最大直径626米的大坑,这坑是谁挖的呢?
莫非是天宫掉下一重锤,谁没接住,实实在在地夯出了这么一个坑?
坑口处,天云轻抹,“喇叭”仰接,山风回旋,岚气逼人……
坑內侧,悬崖峭壁,丛树披撒,流泉沥沥,鸟语花香……
坑底部,阴河出没,水声潺潺,鱼翔蛙鸣,药草留芳……
人都喜欢登高,喜欢仰视,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那么如果探低呢?触底呢?先是俯瞰俯瞰之后又仰视呢?
真是一个变换视角、打破平面的好所在。人有时候在别人挖的坑里老实待着,或许反倒能悟出些道道来。
于是如蚁的人们都来这天坑爬爬,看看,探探,想想。此生能有几回至啊,扁平的大地都凹下一处在独自想着心事哩,人的那点小心眼何不也凑拢来,统统装进它心窝里,和这天这地这自然这宇宙一起上上下下地想,里里外外地想?
夔门
门。
石门。
半扇门。
半开半掩的门。
不移不动的门。
老在右边站着——流来的江水这样说。
老在左边站着——回望的江水这样说。
母亲在门边,门在母亲身边——游子这样记得。
母亲披衣天天倚靠的门,只需要半扇只需要半掩啊,儿子一朝不回,这家门就白天开着,夜晚掩着,任潮涨潮落,日出日坠。
“舰机轻轻过”……“杀出夔巫,赶走倭寇”……这门上都铭刻许多年了,儿哪,你的舰机已到哪里?倭寇都赶走杀灭了么?你那颗赤子之心,母亲全装在自己心里呢,母亲就这样天天披衣倚门盼你赶紧回来,母亲又想你赶走倭寇杀尽豺狼才回来,母亲就这样心情矛盾着盼你等你祝你愿你,母亲习惯了,天天等等才心安。
夔门,三峡游子的家门,母亲不移不动、半开半掩的心扉……
“巫”字
巫峡口。南岸。
长江在脚下横着流,七曜山脉在顶上横着走。一条深沟,两对浅沟,竖着来,斜着去。
一横,两横,一竖,一撇,一捺……
——横竖成了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立体字——“巫”……
你就是巫女的巫字么?
两个人,一条沟,隔着压着老是不能牵手,不能牵手。只有顾影自怜了,除了影子,其实只有一个人哪,那个人不就是神女么?你长年累月,蹲不下来,走不出去,上也为难,下也为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只有苦苦地站着,向江流和山脉夹峙的有限的远方眺望,那你又能看见什么呢?
还是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世人早就看见你了,早就看透你了(兴许已有些厌烦了),你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爱莫能助啊!不是别人隔着你,不是别人压着你,你自个儿本是孤苦伶仃,硬撑着做出成双成对的样子,你能怨谁呢?你的苦,你的愁,你的怨,只有你自己知道了,只有你的影子知道了,纵是大大地写着,别人,也不能、不愿理会的呀……
龙船调
一条神龙溪,弯弯曲曲地流淌,我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一支龙船调,悠悠长长地传唱,我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船儿翩翩,桨声轧轧,水波荡荡,彩裙闪闪……
这船,那船,前船,后船,水珠般清亮的土家幺妹,将水珠般清亮的山歌一把一把撒过去,撒过来——
说是今天来看我嘛,明天来看我,看去看来爹妈没有说嘛,爹妈没有说……
今天不得空嘛,明天要砍柴,后天嘛才到幺妹家里来,后天嘛才到幺妹家里来……
要来你就来嘛,光凭嘴巴说,说去说来嘛还是没得着,说去说来嘛还是没得着……
咳,满船满船的哥哥呀,满船满船的心愿哪,早知“没得着(落)”,何必要过河?何必来推我?不用等正月里是新年,不用听阳雀叫阿哥,这几船胡子巴叉额头打皱的老阿哥,早把喉咙打开了,早把录音机打开了,早把摄像机打开了,这神龙溪淌出的鲜活的水,这土家山寨唱出的龙船调,土到家了,清到底了,甜到头了,美到点了!
哥不看你我看你,爹妈没说我来说,情意我带走,河水你流着,情调我带走,幺妹你等着……
三峡人家
三峡一路有人家,谁料西陵峡东口,竟见到如此奇特的三峡人家!
一样的江、水、岩、树……,一样的石、瀑、洞、泉……,一样的庭、院、屋、廊……,一样的歌、舞、曲、调……
可大江一路走来,越过三峡,豁然开朗,赶紧来个深呼吸,扩扩胸,平添了一种雄浑的气势。三峡大坝,葛洲坝,依次伸臂迎住你,迎住一位大将军,暂且落脚这一处人家。
背手,迈步,走走,看看。这两坝一峡的人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觉得有些异样的特质,耐人寻味的东西。龙进溪、灯影峡、胡金滩、巴王寨、石牌保卫战遗址……山的伟岸中带着秀气,水的柔媚中带着风骨,洞的幽深中带着诡秘,瀑的壮观中带着音韵,石的气质中带着诗意,墙的结构中带着英气。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原始与现代交融,那种洪荒之美、苍凉之美、阴柔之美、雄浑之美便显示得淋漓尽致。
漫漫大江,莽莽三峡,巴风楚韵,古往今来,尽集于一处人家,这人家自然奇特,自然高富帅了。华夏氛围中,三峡有人家,好大好大的大户 人家呀,每每人至此,心潮难平,激情难抑,不愿走,不想归自家……
作者情况:向求纬,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三峡都市报主任编辑。
通 讯 处:重庆市万州区三峡都市报社
邮 编:404000
电 话:(023)58139386(宅)13668469726(手机)
邮 箱:395923883@qq.com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