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宫消暑地,览胜遇深知。
古道清风景,花桥宝剑姿。
杯茶饮宾客,丈语话时宜。
犹记倒栽树,悠然共赋诗。
古道清风景,花桥宝剑姿。
杯茶饮宾客,丈语话时宜。
犹记倒栽树,悠然共赋诗。
注释:
注:
1.花桥:即福建政和杨源乡坂头花桥,为洞宫山非物质文化景观。明正德六年(1511年),坂头苏坑人陈桓进士及第后衣锦还乡时建造。单孔楼阁式风雨桥,桥身长约50米,宽约6米。桥内文化色彩浓郁,在桥顶斗拱、桥廊、神龛绘有“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花鸟壁画,80根桥廊柱上,有造诣颇深,耐人品味的楹联书法。桥内设有两条通道,其间木栅栏相隔,外侧宽约1米的边道,是封建时期专供妇女行走的,在福建众多古桥梁建筑中仅有。桥的二、三层楼间挂有风铃,遇风叮当作响,当地村民平日可根据东西两边铃响来预测晴雨。桥孔中央石缝间伸出两把黝黑的宝剑尖,当地村民介绍,宝剑尖涝能自动伸出,旱则自动缩回5至20公分。
2.故知:即陈景元先生,二十五年前与作者在杨源中心小学共事,刚退休赋闲在离花桥不到百米远的老家。
3. 倒栽树:即倒栽杉,杨源风水树,高50米,围径4.8米,枝简叶少,条条朝下。传是唐末福建招讨史张谨之子张世豪到杨源时,见此地山清水秀,呈“飞凤朝阳”之势,为试能否适合人居住,在村后的凤山上倒栽了这棵杉树,距今千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