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当代大学生——兼咏西北师大

作者:2017年04月01日 12:18 浏览:185 收藏
题记:
寄当代大学生——兼咏西北师大
 “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我们来世一趟,不易;轻轻走了,不甘;默默无闻,不值。难道你还真想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实不然,我们还是希望来世一趟,留下足音,哪怕是蛛丝马迹,也足慰怀。什么能留下呢?什么能被人记忆住呢?在中国,关于能使后人记忆住的论述也不乏见,早在《左传》的“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记载: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意思是说,鲁襄公二十四年春,穆叔出使晋国。范宣子迎接并问道:“古人说‘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呢?”穆叔没有对其回答。范宣子又说道:“从前匄的先祖,从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国主导的中原盟会为范氏,这就是说的不朽吧!”穆叔答道:“以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不叫不朽。鲁有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之后,他的言论没有被废弃。这就是说的不朽吧!我有听说:‘最高不朽的标准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最后是树立言论。’虽然人死了很久之后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三不朽。像那种保持姓、接受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祭祀不断,哪个国家又不是这样呢?爵禄中最大的也不能称之为不朽。”
        上文说的不朽,其实就是讲的记忆,在古代什么东西死了很久还能被别人记住呢?有三个指标:最高不朽的标准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最后是树立言论。只有这样,即使人死了很久,但他的这些德行、功业、言论也不会被废弃,也就是被后世之人所记住的了。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德”与“立功”离我们大学生还有些距离,但“立言”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也是我们能做好的!既然我们选择了笔,选择了纸,那我们就拿起手中笔,铺展桌上纸,我写我心,我写我感,我写我情... ...

七律·咏西北师大

序言诗:

西师大
您在我心中如一首写不完的抒情诗
亦如一幅画不完的泼墨画
我至今有一个定格的瞬间
无法自已
当晨间的第一缕眼光洒在林荫小道上
当清晨的鸟鸣在记忆的天空中回响
走在校园的小道上
让阳光带领着我走进这个美丽的晨境
让鸟鸣引领着我倾听这个美妙的晨境
在这个浪漫的早晨
我将用诗歌来跟您相会
我将用诗歌来跟您分享
跟您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带您找寻记忆中的象牙塔

西北师大曾辉煌,缘何前身乃京堂。[1]
历经多少沧桑事,赢得万千雨后阳。[2]
知术旨行时与进,修齐平治永应当。[3]
前行之路经开拓,俯首甘为勇闯王。[4]
注释:
注: [1]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同气连枝。 [2]一路走来,多么的艰辛而伟大,它的经历有如它的名字一样,百转千回。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甘肃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等到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 [3]“知”、“术”、“旨”、“行”是取自我校的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是也!这里“旨”和“行”交换位置,是为了押韵之用。“修”、“齐”、“平”、“治”是取自儒家学子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这里“平”和“治”交换位置,也是为了押韵之用。 [4]现在西北师大的万千学子来到西北师大求学,这无疑是站在历经了代代先辈们的血与泪的艰难历程的肩上,那是多么值得庆幸之事,那我们也得继承先辈们的遗风,力争上游,后浪推前浪。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