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迪:海外二十七载,母语与我同在

——《群山之间》创作谈

作者:雪迪   2019年07月09日 10:00  中国诗歌网    1530    收藏

timg (1)

图片来自网络

285794_500x500

好诗欣赏


群山之间

诗|雪迪 Xue Di


山鹿在低地的绿草里。

鹿角的兰色请求客居人

带着模糊的心愿起身。


四月充满了想入非非的人。


远方,那些切开城市的河流

孤独地一起流动-—

人群跟随人群,消失


在生锈的暴雨中。


旅行者返回。带着当地人

赠送的铁器和盐。

他叙述着像一棵树正在生长。


群鸟飞翔。像遥远的海滩上,一片伞。


285794_500x500

创作谈

生命中被赠送的礼物

——《群山之间》创作谈

文|雪迪 Xue Di


我在1990年以驻校作家和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达美国布朗大学,身份延续了三年半。访问学者结束后,我在大学的英语系找了一份半天的工作。夏天学校放假时我不工作,这样可以旅行,在美国不同的写作基地搞创作,回大陆看望日益衰老的双亲和朋友。美国的许多写作基地是设立在自然中,环境优美宁静。我曾去过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写作基地,基地建在山顶,开车盘山而上要30 分钟。在山顶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海,在山坡上吃草和移动的马群,层暖叠嶂的群山和山道上的鹿群。我在这个基地写作了诗集单行本《碎镜里的猫眼》。每天,我除了写作就是在山中漫游,坐在山顶的长椅上读书,看波光粼粼的海,看雾在山峰之间蔓延。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可以体验古代诗人描写自然的状态,体会古典诗歌的精髓,并在我的写作努力中把现代的写作和古诗的神韵结合起来。 

回到日常中,琐碎的生活和与人群的接触使我经常想起那些在自然中独处的宁静和专注思索的时刻,想起那些心怀感激的日子;在天地之间独行,与先人共同神游,夜晚听着山中北美狼的嚎叫。想起那些时刻总使我心底涌动暖流。我每天都在日常的工作中奔波着。

《群山之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写作的。“山鹿在低地的绿草里。”,这是当时的情景,只是我只在描述,不抒情,让画面说话。“鹿角的兰色请求客居人/带着模糊的心愿起身。” 客居人是我,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鹿角的兰色象征自然,自然中的美。是的,大自然在请求我离开琐碎的生活,回归自然。模糊的心愿也是我怀疑着的生活状态,是我的不满和无奈,因此是模糊的心愿。

“四月充满了想入非非的人。” 四月是天气渐暖的月份。经过寒冬和冰雪,人们充满对阳光和温暖的渴望,想到夏天,心里悸动。因此是想入非非。这句里的四月也暗对艾略特的名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远方,那些切开城市的河流/孤独地一起流动-—”昔日的原野今朝楼群耸立,自然消失了,建筑和机器举目皆是,而我们在机器和楼群之间穿梭、奔忙,被压迫得越来越小,我们的内心全是嘈杂的声音。仅存的河流,这自然的象征还在我们的视野里,但已经很稀少了,它们缓缓的流过,因为稀少而孤独。“人群跟随人群,消失/在生锈的暴雨中。”是呀,我们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我们每一天都在重复自己,我们如此雷同,这就是人群跟随人群表达的意思。然后我们消失:这是说内心的失落和平淡,无创意的生活,使我们生活得死气沉沉,在应该有的精神生活中,我们已经消失了。暴雨是振聋发聩的自然场景,是警示,是洗礼,但连这样的自然场景也是生锈的,这是什么样的地步呀。生锈两字暗含环境的污染,此外生锈的暴雨,也是奇特的诗感,把生锈用在液体上,是新颖的写法,带来阅读的惊喜。

“旅行者返回。带着当地人/赠送的铁器和盐。”啊,这是亮处!离开城市的旅行者,追踪心灵的呼唤的旅行者,回来了。当地人是他到达的那些地点看到的人、事、物,就是我在群山之巅看到的大海、马群、鹿群和层层叠叠的山峦,那些警醒我们心灵的东西。旅行者看到、领悟,这些都是生命中被赠送的礼物:铁器和盐。铁器与上古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代代相传,是我们对生活、生命的认知。盐就是生活本身。我不写糖或者其它,是因为盐更本质,盐来自于大海,我们被大海围困,我们生活在海水之中。这一节描述了置身自然使我们清纯、清晰,和本质更接近。

“他叙述着像一棵树正在生长。”旅行者告诉我们他看到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心灵的触动,在纯净的自然之中。他讲述着,成熟着,醒悟着,犹如一棵树正在成为大树。

“群鸟飞翔。像遥远的海滩上,一片伞。”这是多么的喜悦:成熟的喜悦,醒悟的喜悦,干净之后的喜悦。群鸟在飞翔,好似夏日沙滩上那些密集的彩色的伞。这不仅是视觉的愉悦的效果,还是那种解放了的心境;飞翔着,但和生活相连,和日常相连。你看,他的结尾是和夏日人们的欢乐在一起。

《群山之间》共十二 行,我用它们尽力传达广阔的含义。我要求每个字都要准确,干净,很多的含义都是在句子的连接之中,在那些空白处。只有空白才会容纳最大的量,才会传送最广泛的信息,才会使阅读者在隐约的触动中进入自身,感悟自己的觉醒。字要准确,不准确无法形成意境,不准确就会造成断裂。字要干净,不干净诗句就不通顺,也不美。精炼是诗意的最重要一环,也是古诗词成功的关键所在。减掉可有可无的字、词,抽掉了铺垫,就是跳跃,意境就在跳跃中形成。意境是空白,是流动的气,是神。

如何把古诗词的精髓融入当代诗歌创作,是我数年来思索和尽心而为的。感谢中国诗歌网接受了这首《群山之间》,谢谢阅读!


285794_500x500

访谈

二十七载,母语与我同在



雪女:我所知道的50年代出生的诗人,在写作上只有少数几个突破了困境,站到了当代诗歌第一线,你应该算一个。有些诗人写不出诗歌,改写随笔小说了。有些诗人虽然还在写,但也是后劲儿不足,难出佳作。请谈谈你一路克服了哪些障碍,从而保持了现在良好的创作状态。

雪迪:需要一年,才能在心理上调整过来,如果你接受事实,执意在新地方生存。在一年之中思乡的痛苦,语言障碍带来的失落感和自卑,对新环境的本能的拒斥,在新文化中的迷失和已熟知的自我的消失因而产生的恐惧,这些都是无形但巨大的,紧紧地裹着你,压迫你,使你发疯。如果你还要因为生计而忙碌和忧虑,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我很幸运,在最初的三年有奖金资助,因此可以全力以赴的学英语,把握内心的变化。接受事实并有一个明快的计划,会使生活轻松一些,心智免于扭曲。用母语写作缓解了在异乡生活的苦痛,不仅仅是帮你挥发心绪的纠结,也使你在用熟悉的文字沟通内心时感到安慰和快意。

孤独是无穷无尽的,在清晨的洗脸水、中午的汤和夜晚的酒盏里。没有人和你用母语谈论诗歌,没有人告诉你两个意象之间的生命的窘迫和失落,一首诗完成时生存的欣喜和哀伤。你必须有一个目标,你必须相信自己,没有怀疑的余地;唯有这样,你不会垮下去。孤独是美妙的,它使你清晰地看见自己,听见你体内流动的声音,当你和人群一起,这些宝贵的都会消失。我从小被父母遗弃,在七岁时就开始对抗孤独和恐惧,我习惯了孤独,熟知恐惧。诗歌一直在我的生命的里面照耀,时而明亮,时而微弱。在异国的生存使诗歌的声音更清晰、尖锐,它在孤独中的回声更长久。

我就这样在异国活着,目标明确。我知道我不放弃生活,诗歌就不会离开我。对写作技巧的研习使我欣然,能把一首诗写的越来越短,内涵却愈加丰富,这样的结果使我满足,领会生命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在异国坚持下去的问题了,是我在看着我自己能走多远,保持心灵的纯正和喜悦,命里有光,诗歌相伴相随。活着,爱着,努力着,从艰难困顿中走出;老了,但心是这样的年轻。



雪女:读你的诗,就像看冷色调的油画,冷静、忧伤、细腻、尖锐、深情等构成了你诗歌的主要特征。它既来自心灵深处,又有陌生化的语境,呈现出迷人的气息和创痛的力量。这是否是你在诗歌写作中所追求的审美效果?

雪迪:感谢你对我的诗的评价。忧伤来自我的被毁了的童年,加上国家的动荡,民生的艰难。在异国的生存和从不同的角度领会文化和进入诗歌,使我的抒写也许和国内同仁不同。生命的过程与众不同,这会给诗涂上异样的色彩。我画过油画,酷爱音乐,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学过美声唱法;十二 岁时进入少年体校打乒乓球,到美国后曾连续十年是我所在州的乒乓球俱乐部的冠军;我兴趣广泛,但凝聚于诗,持之以恒的研习写作技巧,并有机会在自然中独处,与动物为伍,这些经历提供了经验诗歌写作的不同的途径。如果你有惨厉的童年,但你没垮掉;如果你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你幸存但没有扭曲,你仍旧爱;如果你漂泊异国,但家园由始至终都在你的心里,你说梦话时仍是中文;如果你历经磨难,但奉献的都带着光亮;如果,你仍旧写诗,你一定会打动热爱生活的人。

把你自己准确的表现出来,要说的与众不同,要坚忍,亮光在你的脑海里。



雪女:在你的诗歌中,我读出了乡愁。这种乡愁在去国离乡的作家诗人中尤其浓郁。你至今坚持用母语写作,是否也是表达乡愁的一种方式?

雪迪:我33 岁离开中国,至今已是二十七载。刚到美国,一句英文也不会。我不倦的学习英文,也感谢我的美国女友,二十多年相伴相爱,也使我的英文长进。用母语写作不是因为乡愁,而是为了表述的准确。写出诗句,就是母语,因为是母语和心相连,母语在气息之中。母语清晰、细腻、落在扎实的地方,诗歌也是如此。二十七载,母语与我同在,同甘共苦,使我强壮,使我细致,使我在风雨之中稳稳的站着。

母语入梦,使我的生活恍如隔世。母语的四声令我知道我是异乡人,心里有诗我就是主人,我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国土。我的根在母语里,母语是生长的,母语在亮光中会更加清晰和雄厚,所以我要栖身于光中。

你会看到一个异国的跋涉者,鞋上沾满泥泞,但脸是干净的。母语是他的粮食,他告诉你他的事情,他写诗。他的一生充满乡愁。


注:本文为雪女访谈《心里有诗,我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国土》节选。

雪女,本名胥永珍。诗人、作家、摄影师。六十年代生于山东,现居深圳。



285794_500x500

诗人简介

雪迪在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

雪迪,生于北京。出版诗集《梦呓》《颤栗》《徒步旅行者》《家信》;著有诗歌评论集《骰子滚动: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分析与批评》。1990年应美国布朗大学邀请任驻校作家、访问学者,现在布朗大学工作。出版英文和中英文双语诗集9本。作品被译成英、德、法、日本、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文等。英文诗集《普通的一天》荣获Jane Kenyon诗歌奖。荣获布朗大学Artemis Joukowsky文学创作奖,纽约巴德学院的国际学者和艺术学院奖,兰南基金会的文学创作奖。


285794_500x500

推荐阅读


诗人每日好诗及专家点评

诗人主页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主页

每日好诗”背后的故事合辑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3.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4.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5.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6. 长枪 | 巴彦乌力吉
  7.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8. 诗歌大擂台,公开征集挑战者!
  9. 崔荣德诗歌朗诵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10.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直播预告 | 中国诗歌地图 · 嘉兴儿童诗专场
  3. 青春诗笔写新篇——由《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想到
  4. 新时代少数民族诗人展之七:杨静的诗
  5.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新时代少数民族诗人展之六:龙树荣的诗
  7. 中国诗歌学会赴山丹采风调研
  8. 回归真诚的自然诗歌书写
  9. 爱情诗歌的常态与异化写作——从诗集《骑着月亮飞行》谈起
  10. 诗歌大擂台第32期“十佳诗歌”评选(C组)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