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冷吟
加入时间:2016-06-15
诗人简介

冷吟,本名徐勤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诗林》《绿风》《诗潮》《扬子江》《散文诗》《诗歌月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上海诗人》《散文诗世界》《阳光》《作家》《延河》《草原》《奔流》《青海湖》《鸭绿江》《青年文学》《儿童文学》《北京文学》《四川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黄河文学》《杂文选刊》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1500余首(篇),部分被《读者》《青年文摘》《诗选刊》等刊物转载,入编50余种选本,数十次获省级以上奖,著有诗集两部。

粉丝
关注

冷吟诗四首

▌故乡一夜
 
雨,像母亲的唠叨
没完没了
 
咯吱咯吱咯吱
失眠这只老鼠
把我咬成了筛子
身体里的灯光,箴言一样漏在屋顶上
 
早起,接到远方亲人故去的消息
父亲的脸上
又多了一层阴云
 
▌核桃
 
一条路让石头长满了皱纹
月亮,却被那条河
从草丛里拽了出来
 
它们都是西山的一部分
我也是
父母手中的竹竿
给了我们相同的疼,和爱
 
阳台和老家的院子
隔了五层楼的高度
一百二十里的路程
核桃身上的汗水还没有干
 
借一个词敲开坚硬的窗户
几声脆白的鸟鸣
起起落落
那些纯正而廉价的记忆
让我们感动得分不出彼此
 
▌午睡的人
 
他们睡了
高高的塔吊和脚手架也睡了
一座座新楼盘
大睁着无数四边形的眼睛
 
天气热得像当下的楼市
让你无所适从
那排好心的老槐树伸出手臂
为城市降了降体温
 
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
都被一顶安全帽挡在了外面
胸前抱紧的
是来自乡下的犬吠
 
他们睡得那么香。那么死
仿佛一袋袋水泥
要睡进身子下面的泥土里去
 
▌独轮车
 
这辈子去过的地方,无非是
河东的几块花生地
山南的几个村子
 
毛驴吧嗒吧嗒走在前面
父亲呼哧呼哧跟在后面
车上坐的,有时是地瓜高粱
有时是我和奶奶
 
太阳月亮像两个焦黄的烧饼
晃来晃去地
那些芝麻大的星星
带着麦香,也混着粪香
 
山不高。河不深
一块尖尖的石头
曾划破了它圆形的脚掌
一次意外,曾收留了它的半根肋骨
 
但它从没哭过
它吱吱呀呀的歌声
也未因岁月的鞭打而生锈
 
在乡下
只有它可以一意孤行
那条崎岖的道路的绳子
拧着它对生活的全部理解
 
苦和累,风和雨
皆怀恻隐之心
当它想起自己曾是一棵树
便有许多嫩绿的枝条
从周身的伤疤和裂纹中抽出来
 

每个中秋都有一颗明月之心(组诗)

▌用最好的月光做一枚月饼

不止窗前。那装成霜的月光
人间,天上,到处都是

取一瓢最好的,用露水和了
顺便把桂花的香气也揉进去

面皮,就请一段传说来擀
不能太薄,要敦厚,憨实

如同母亲的性格。至于馅
感恩祝福思念都行

当然也可掺点笑声。酥得掉渣的笑声
足以取悦所有的胃口

但决不能放冰糖!这个年代
已无法承受超载的甜

父亲扎向自己肚皮的针
每次,都要先扎疼远方的心

▌用最香的桂花酿一坛美酒

把桂花酿进酒里
就好比把一个女子藏进心里

对于这个暧昧的譬喻
父亲未置可否

他不懂诗歌
但他知道每一粒粮食的出处

一辈子,他把学校当成家
把村子当成祖国

天空,孩子们替他飞了
村北那二亩薄地一茬茬长着他的余生

教师与农民:两种身份
如父亲换来换去的两身衣服

现在。他回到了一个园丁
正用手中的竹笛剪开夜晚

一丛丛桂花
就在那首民歌里端起了酒杯

▌用最圆的苹果供一供月亮

月亮从树下走来。它脱下群山
换上一身薄薄的秋风

它熟得那么透,那么香
甚至盘中的苹果也这么认为

苹果是经过挑选的
跟儿时的快乐一样:又大又圆

父亲烧纸。母亲焚香
两个核桃,偶尔碰出几声咳嗽

他们不关心菊黄,桂白
只关心收成和子孙的健康

他们年年过中秋
却不知道每个中秋都有一颗明月之心

夜深人静。他们看到一粒药片
等在天空的盒子里

你迟来的电话如一针兴奋剂
让父亲的笛声提起了乡村的空

▌用最长的秋风写一场牵念

秋风很长
但长不过父亲的皱纹和冠心病史

长不过一缕炊烟。炊烟下面
母亲正默默煮着黄昏

树梢的月亮想变成石榴还是苹果
唯葡萄知道。这些团圆之物

喜欢用沉默说出牵挂。每到八月
几句香气就会被秋风捎过来

在小城。你曾怀疑凡是有虫眼的
果子,都来自老家的西山

那只爬进爬出的名词,多像你
为了攫取一点生活的甜,用旧了苟且和冒险

而秋风,把这一切都藏进了眼底
也把一个结,打在了心里

它发现:自己一次次从大地深处
唤醒的不是果实,而是种子

举头。月亮正握紧方向盘
像个隐喻,驾驶岁月向远方奔去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