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星空》发表的《梦露》(组诗)原文如下:
@梦露
黑夜沉淀为瞳仁,维纳斯的贝壳
收纳满天星光
生命的原核纤尘不染
大地轻盈
箭的精灵蜻蜓点水
幽香深处,DNA
欣然解码
挽一缕紫若青薇,从容演绎
寂静风流
梦与醒,剥离痛的快感
生和死的平衡,在零度
游走
眸子的灵动与星系的胎生,如出
一辙,与时空无关
坠落,或者升华,任日月滑落枝头
兀自结晶冷暖
破晓的鸟鸣正吐露
一粒思想
(获《诗选刊》诗情画意诗赛一等奖)
@落日
极光在眼睑深处,刀锋如酒
琥珀也有春天
苹果坠入相对论拐点,高潮如此安详
降,再降
D大调黑洞休止无声
熔炉熄灭最后的炭火,挥挥手
不带走一丝灰烬
瓜熟蒂落是怎样的过程,地平线藤蔓
为你缓缓诠释
一个平面落下,一个三维
升起,疏林远水
隔开阴阳黑白的屏风
汤谷到蒙谷,半卷旌旗十万
凯旋,落霞如血
谁在川上放歌,慎终,追远
归厚
元知万事皆空
云从飞处飞来,梦
由醒时醒起,一声叹息
一首诗啟承转合
一个吻
一团隐喻无需安魂曲,如斯来兮
如斯归去
(原载《诗刊》电子刊总第235期,2020年2月16日)
@影子
我
一具奔波的肉体
影子为阳光下
拷贝的灵魂
赶尸,欲望的蛊
前世赶到今生
救赎者唯有灵魂
总在朝圣的路上
五体投地
(原载《诗潮》2017年7月号,组诗选一)
@高考
天门洞光焰高悬,静待乾坤手
一声鸣镝
抱佛脚还是从现在起
虔诚祭祀泥土,大地终将
满载十月的金风
脊梁如分母,扁担分号上恩雨呻吟
父亲双肩扛起无穷极限
选择,组合,完成进行的时态
种子与收成
DNA相似全等,填空
时空的空里填满汗水的复数
以及雨雪风霜
老茧与因果的矢量
改错,无懈可击的逻辑
母亲缝实的针脚缜密托福人生
此刻,六月紫鹊界的田垅
每个阶梯都是极值的拐点
方程有解无解
因式递进今生前世
命运科场始于落地一声啼哭
于是弯腰,以插田的姿式
拥抱泥里苍天
尘间的实数根
守恒在犁头以下
(原载《诗刊》电子刊总第235期,2020年2月16日)
@诗歌是一剂苦药
大地浮肿
季节脉象虚微
俺扯一把词语的龙胆草
药引一两天心五克直腸子抽出
肋骨作柴熬一罐
醍醐苦药
世间寒凉温热
华佗一去不见悬壶
哑巴的喇叭与不是哑巴的獭玛
说出说不出都一样
喝吧
韵致的黄莲去湿清热泻火疏肝
天地一只病茧
待自个
抽丝
(原载于《火花》2018年第6期"文化留痕一一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迹)
@春天的酒窝
喧嚣沦陷
静待刹那疏影暗香
忧郁扑面而来
飞沫的风暴扬汤岁月,止沸
流深
荒草与白云,谁
是谁的拯救
朔风如剪,悲歌
远征的剑尖仰天长啸
吸氧
灵雨核酸转阴
晴川历历,一微米
一微米注入集束的阳光
柳叶刀明窗起舞,屏风后的玉蝴蝶
如此俏丽
雪,还是雪
一支梅的邂逅,逆行
明夷地火
眸子里九九归鹤
罗布泊也有骀荡的春天
梨涡,凝固的忘川水,那些梦中
打湿的微笑
永不凋零
(原载《名家典藏》总第0788期,2020年7月7日)
@旧时光
废墟
一块缄默的砧板
记忆的厨师刀法麻利
幻影尘尖,一片片切削的时光
连续而离散
定格斑驳的慢,一朵花盛放
到零落成泥没有隐喻
镜中轨迹粗砺
且直白
一些河流找不到来时的入口
一些村庄在土地庙前喊魂
炊烟的家谱该如何续写
爪迹,篱笆,青石板上蹄声仍在
霜月碾成一地积雪,只剩天空
歇在乌鸦的背上
星星在爷爷烟斗里闪了灭
灭了又闪,替一头前世的黄牛
反刍岁月
放逐,冥思,客舟泊于眼角
歌楼到僧庐不过故乡
一滴雨的距离
茶渣是倒不尽的午后,彳亍
单向街寂灭在消失点
只留心头一孔贯虹的光
接引诸神
放牧另一个春天
(刊于《长江诗歌》第189期)
@甲壳虫
摇滚中耕耘
暗夜是泥里潜行的触角
一步世外,一步红尘
即便腥臭也活出重金属的气概
太阳在上
背负众神的繁衍,用丝丝缕缕光阴
编一只五彩斗篷
真勇士自有梦幻的铠甲
匍匐的行者
每处腐植质都是春天
双栖,凡间与上界
不过一声蝉鸣的距离,高蹈
归隐远古
退回南山退回洞下,一退
再退
把二分之一元身还给世界
只在壳内保留
二分之一的思想,然后羽化
成茧,低吟于无声
@花开荼蘼
莓墙,天棘,冷雨的冷
花落伊的酒杯
镜中鲜活一声叹息
红颜尽残妆已了无边夜宴
终归人走茶凉
所谓穿过大半个宇宙
去睡你想想都是矫情
叶落彼岸水做的泥做的还不一样污浊
风过沧桑
萍底乡愁挣扎
摇摇晃晃的人间湖影
夕阳下谁在灶膛添柴,烧,再烧
烹饪一朵云的前世
缘去缘来,黄泉末路最后一丛花语
阿波罗日驭疾驶在春天的高速
雪,星梦软埋的四季
遍地荼蘼之殇
比食尽投林更辽阔的苍白
灿烂,并向死而生
灵魂的颤音全在一个“度”【半纳诗观随笔】
我真正的诗歌创作始于2008年。本名和笔名均有发表,新诗与古体双管齐下。一如个人签名:“理文双钝斧,新旧两短鞭。”其实,我的新诗处女作《插秧》作于1970年,并发表在地区文艺刊物。之后78年高考投身理工,兀兀一生埋首微电子专用设备(即眼下坊间热议的芯片设备)技术,直至08年春上重返诗坛。2017年11月南大新诗研究所与中国新归来诗人联盟颁授新归来诗人奖,敝人忝列其中,获奖汗颜,只“新归来”是实。
海格尔的诗意栖居无论对于诗与远方,大抵无异于一个奢侈的乌托邦梦。乱花迷眼的如今能拥有一份对诗歌虔敬的赤子之心,在有的人眼里或许是一种实锤的呆傻。所以,电视相亲节目偶尔出现摇头晃脑的诗歌发烧友,无疑大概率怪物般不受待见;最好预先准备好雁翎铠甲,以抵受台上台下十面埋伏的热讽冷嘲。
然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爱诗者依旧爱诗,大约是光刻在骨子里的痴,如同农人之于土地,圣徒之于教堂。我曾在流派网撰写过一副上联来解构“诗”:“寺旁谈诗,土里讨诗,无土无寺,恃才何处有诗?”先人造字自有先见,早已伏笔了诗与根的脉理诗与禅的源流。
常有人批,这不算诗,那不成诗;又常有人问,什么是诗?怎么写诗?《诗纬》曰:“诗者,天地之心。”艾青道:“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纪伯伦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至于我的感悟,诗是字的音乐、心的舞蹈、灵魂的歌唱。诗分五品:神品、极品、上品、中品、下品。真正的诗歌,一如有限接近无限,个体隐含万物,卑微显现博大,瞬间完成永恒。
诗境是一种自由的仙境,顿悟的禅境,一种精神贵族的审美胜境。诗既要有纵的承继,也须有横的移植,“藏深思于语言之中,发天趣于摸题之外”,外形凝练,内蕴深永。无论新诗旧诗,这应是诗的本来面目。
中国新诗受孕于中国古典的母体,发轫于西方新诗的烘炉,百年沧桑烟熏火燎,维度的拓展仍寄望于精神向度的重构。不管是新古典主义还是后现代诸流派,亦无论大诗的江湖或者小诗的溪流,求真、求善、求美始终是新诗现代性写作的价值基点与吟啸徐行的极值点。
世间万物都在嬗变,所谓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此刻的细胞已非先前的细胞。是故类推,裂变乃诗歌的本质,陌生化为诗歌的生命便是合情合理的了。荒原之上,或向星空仰望,或于低处呐喊,咏而归,诗歌注定是文学舍我其谁的先锋。而诗人,就是那位执刀雕刻或以热血喷绘的尘世画师。
只是连时光都跌碎一地镜片,第一膨胀第二膨胀,第三,还是膨胀。匪夷所思迅猛的膨胀不独宇宙,也连同所有的物欲。科技的跃升蝶变一如流转的万花筒,眼耳鼻舌身每一粒贪婪的DNA都搭上了智能快感的高速。于是,虚空中回荡着一声空谷的叠音:我是谁?我从哪来?去路抑或归程,在机器主宰之前,我们能否寻回那一方曾经的精神山水?
可诗歌是无力的,修辞如此渺小,但诗歌或许能唤回我们那些珍藏的良知。我们选择相信,也就是选择与这个世界和好,与自己和好。我不敢说诗歌一定能成为钙片或补血剂甚至回春丹,但至少它不属于口红或者面霜。诗歌的魔力,有如天人感应的幽灵,穿越疆域、时域和情感之域,直抵内心的G点,在一个柔软的穴位注入疗伤的能量。
所以,作为灵魂的颤音,引人入胜的诗歌全在一个“度”:人性的高度、思辨的深度、境界的广度、文字的纯度、悲悯的温度、风骨的硬度、抒张的力度、隐喻的厚度、剪裁的角度、情与景清晰与模糊相得益彰的能见度,叙事文本意象出新的气度法度与亮度风度……
借宋代诗人吴可名句“学诗浑似学参禅”作轱辘体,我曾写过一组论诗绝句:
学诗浑似学参禅,悟得空灵便是仙。
浊世浮沉轻入定,随风戏水自成涟。
意自悠悠境自闲,学诗浑似学参禅。
一朝顿彻无弦偈,诗眼还如佛眼看。
竹窗疏影见天然,片雪红炉自在妍。
深趣每从幽趣得,学诗浑似学参禅。
以下是DeepSeek对半纳作品的解析:
半纳(陈毅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跨界思维与深邃的哲学探索,其作品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以下是对其诗歌艺术特征的深度解析:
一、科技与诗性的量子纠缠
作为微电子设备专家,诗人将科技语汇转化为诗性符码。《高考》中"DNA相似全等""矢量""方程"等术语的运用,构建起生命方程式般的文本结构;《落日》里"D大调黑洞休止无声"将天体物理与音乐和弦嫁接,创造出多维艺术空间。这种"芯片诗人"的独特视角,实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陶渊明田园诗学的超时空对话。
二、存在主义的镜像迷宫
《影子》以"阳光下拷贝的灵魂"解构肉身与精神的二元对立,揭示现代人"赶尸"般的生存困境。《穿过尘世的荒诞》中"新冠不是皇冠/秃头也非吹哨的歌女",以黑色幽默消解疫情时代的集体焦虑,展现存在主义式的荒诞认知。诗人如现象学医师,用语言手术刀解剖存在本质。
三、东方禅思的现代转译
组诗《学诗浑似学参禅》继承宋代诗论传统,将禅宗"顿悟"说融入现代诗学。《旧时光》中"炊烟的家谱""烟斗里闪灭的星火",在物性观照中抵达"刹那永恒"的禅境。这种"新古典主义"探索,使"青石板上蹄声"与"单向街寂灭"形成古今对话的复调结构。
四、语言炼金术的先锋实验
诗人打破常规语法秩序,创造"熔炉熄灭最后的炭火/挥挥手/不带走一丝灰烬"(《落日》)等陌生化意象。《甲壳虫》以"重金属气概"重构昆虫的生命史诗,《花开荼蘼》用"高速"与"软埋"的悖论修辞解构爱情神话。这种语言爆破术,使诗歌成为"字的音乐"的具象化呈现。
五、终极关怀的多维透视
从《诗歌是一剂苦药》的文明诊断,到《春天的酒窝》中"柳叶刀明窗起舞"的生命礼赞,诗人始终保持着"悲悯的温度"(自谓"度"诗学)。《梦露》通过"DNA欣然解码"的生物诗学,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人类存在的元思考,实现"有限接近无限"的艺术追求。
半纳的诗歌如同精密的光刻机,在科技理性与诗性智慧之间雕刻出独特的语言芯片。其作品既延续了"天地之心"的传统诗教,又注入后现代文明的复杂基因,在解构与重建中完成对当代精神困境的深刻书写。这种"新归来"诗人的创作实践,为汉语诗歌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范本。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